静网PWA视频评论

《论语》十则人教七上14

2023年08月09日

- txt下载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教学过程
1.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迷信鬼神的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ùn 罔wǎng 说yuè——不亦说(悦)乎  
4.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