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唐宪宗李纯景陵

2023年10月27日

- txt下载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的合葬陵墓。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 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
中文名称
唐景陵
外文名称
jing tomb of tang dynasty
地理位置
蒲城县城西北
著名景点
唐景陵

主要景点


陵门


西3公里为桥陵,东19公里为泰陵。景陵依山建陵,座北向南,陵园布局与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内外城垣,四周均设陵门,其位置分别为:
朱雀门。在今三合乡景陵村东北约400米处;
玄武门。在今大孔乡王坡村西;
青龙门。在今翔村乡皇边村西;
白虎门。在今三合乡原家山村后。
景陵“封内20平方公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20顷30亩,陵道长3279.5米,宽105.4米(合34.56公顷,518亩),陵南广植苍柏。
景陵依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陵园东南和西南角阙址间距及西南和西北角阙址间距均2400米,南北二神门间距2500米,东西二神门间距2900米。陵园东南、西南和西北角阙址尚在,东南角阙址高4米、底长20米、宽7米;西南角阙址高3.5米、底径15米;西北角阙址高5.5米、底径14米。三个角阙址附近出土唐代砖瓦碎块甚多。
陵园四神门外4对阙址、乳台和鹊台均在。南神门北5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200、南北150米。鹊台的西阙址尚在,高1米、底长7米、宽6米。东阙址已被平掉,二阙址间距63米。鹊台北距陵园南神门2876米,北距乳台2350米。其二阙址东西间距195米,均被严重破坏。

下宫遗址


下宫遗址北距陵园2300米。遗址范围东西350、南北200米。遗址南有“大宋新修唐宪宗庙碑铭”,碑额六螭垂首,碑身高2.66米、宽1.52米、厚0.48米,碑座长1.77米、宽1.37米、高0.47米。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立。

石刻


陵区原有石刻,除玄武门外增加小型石狮1对外,其他均与丰陵相同。景陵的小型石狮(唐懿宗简陵也有2对)为唐代陵园所不多见。四门石狮身高180、宽85厘米。石狮头呈方形,额和眉脊突出,雕刻粗疏。
神道石刻组合与泰陵相同,东西列间距60米。
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79米,形制同崇陵。华表通高770厘米。
翼马位于石望柱北24米。翼马身长235、身高250厘米。两肋的翼翅下端进一步简化,翼马栽鬃,头顶有独角。东列垂尾,独角较小;西列缚尾,独角较大。
鸵鸟位于翼马北24米。身高135、身长175厘米。头颈弯曲较大,身驱肥硕,尾小,腿短如鸭状。鸵鸟腹下所衬山石,前后同高。
石马位于鸵鸟北24米,每对石马南北间距亦24米。石马身长195、身高155厘米。形制与建陵同。
石人位于石马北22.5米,每对石人南北间距22米。石人身高265厘米。形制与泰陵相同。
在北神门外有石马三对,东西列间距45米。除西列第三个石马为缚尾外,其余石马均与神道石马形制相同。
在北神门外石马北有两对小石狮,东西分列。一对蹲狮在南,东西间距18米;一对行狮在北,东西间距41米。
景陵石刻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生动逼真,代表了我国古代造型艺术隆盛时期的风格,也反映了唐代“元和中兴”的盛况。

碑林


另外,在景陵陵区,原有一个“唐陵碑林”,立有历代碑刻四十余通,该“碑林”大部分被毁,少量散存民间。
景陵陪葬墓,据《文献通考》记载有四座,为郭皇后、郑皇后、王贤妃、昭惠太子李宁墓。《唐会要》卷二十一载,景陵陪葬墓有惠昭太子宁、懿安郭后、孝明郑后和王贤妃墓四座,但地面现已无遗存,且无墓碑,故详址尚无法考证。现仅于陵园南1200米屈家村北和陵园南2050米西南庄西北各有一座陪葬墓。现仅存一座,名位难以考定。

地理位置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

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宪宗李纯在位期间,以裴度、李降为相,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刘辟、李锜、吴元济等藩镇叛乱,朝政始有复兴之势。但其晚年,宠信奸臣皇甫鎛、程异,荒于政事。他在后官里多内劈,至死没有立皇后。晚年迷信炼丹术,企图长生不老,求取“长生药”。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因服用金丹中毒,身体不适,病危之际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杀害,死年43岁,葬于景陵。

孝明皇后


孝明皇后郑氏生于润州丹杨县,在元和初年李锜谋反时,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下天子,李锜大喜,而将郑氏纳为侍妾。后来李锜被杀,郑氏已叛臣眷属的身分被没入宫庭,充为唐宪宗宠冠六宫的郭贵妃的宫女。郑氏后来受宪宗临幸,生下宪宗第13子李忱,[2]后李忱被封为光王,郑氏亦成为光王太妃[3]。
唐宪宗驾崩后,由郑氏当年侍奉的郭贵妃所生的遂王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往后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自宪宗驾崩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算起,一直到会昌六年(846年)为止,在这26年间郑氏一直都只是个没没无闻、数朝前的光王太妃,唐武宗在位六年,为求长生不老而服用方士所贡铅丹,最终导致中毒身亡、英年暴卒。武宗崩时虽遗有五子,皆可嗣其位;惟宦官干预朝政,拥立武宗庶叔光王李怡即位,是为唐宣宗。光王太妃郑氏也因此一跃成为皇太后。据旧唐书记载,在会昌六年,郑氏之弟郑光曾梦见一辆车载着日月,光耀天下,被认为是吉兆,不久,宣宗登基,郑氏成为太后,郑光也获得升迁,任官检校户部尚书、诸卫将军、平卢节度使等等。
宣宗对于生母郑太后孝养至诚,此时宫中除郑太后以外,还有两位太后;一是文宗生母积庆太后萧氏;另一位是当年郑太后曾经服侍过的郭贵妃,郭氏在其子穆宗登基后成为太后,孙子敬宗登基后又成为太皇太后。郭氏自被穆宗尊为太后起,一直以来都是唐朝皇室的母仪代表,不论郭氏与每位皇帝之间亲疏与否,郭氏一直都受到每位皇帝的尊敬与孝养,即使敬宗、文宗各自尊生母为太后,对于郭氏的孝养依然如旧。但在宣宗登基后,因郑太后曾为郭太皇太后当年的侍女,因此两人之间素有旧怨,连带使宣宗对郭太皇太后有所疏远,这使郭太皇太后大为不满,甚至曾欲跳楼自尽,虽后来郭太后被左右拦阻并未坠楼,但郭太后当晚即去世。
郭太后去世后,宣宗因为郑太后之故,不愿让郭太后升祔宪宗太庙,即使曾有礼官力争,宣宗仍不让郭太后祔庙。宣宗在位13年后因服食丹药中毒而驾崩,其子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而郑太后也以懿宗祖母身份成为太皇太后,这也是唐朝第二与最后一位太皇太后。
对于郑太皇太后的薨辰,新唐书与旧唐书出现分歧:新唐书记载,在咸通三年(862年)懿宗曾在三殿侍宴郑太后,3年后,唐懿宗咸通六年拾贰月(865年12月26日),郑太皇太后逝世;至于旧唐书则是记载郑太皇太后于大中末年(860年12月26日)逝世。不论如何,郑氏在当时算来是相当长寿。郑氏死后葬于唐宪宗的景陵旁园,谥号孝明皇后。

相关链接


蒲城县唐景陵发现4件残石人
蒲城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近日在唐景陵发现一华表,该华表线刻画清晰。另外,工作人员同时在唐景陵发现了4件残石人。
据蒲城县文物局局长贺正全介绍,该局文保中心工作人员19日在进行唐景陵南门石刻扶正及基础加固工程时,在沿南门神道原西侧华表遗址处发现有水冲的深坑,细心勘探挖掘后,发现了倒覆于地下的华表,最浅的地方埋深两米,最深的地方埋深8米。出土的华表宝顶保存完好,华表身残为三截,其余的底座等碎为十余块,该华表八棱柱身,棱宽46.5厘米,华表直径为1.1米,总高为8.01米。
另外,截至昨天下午,工作人员还发现了4件残石人。
该县文物局书记胡增欣表示,蒲城4座唐陵中,桥陵、泰陵和景陵东侧有残缺不全的华表,这些华表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没有了花纹,此次在景陵发现的这个华表棱柱上的线刻画清晰可见,保存较为完好。4件残石人身子和衣饰完整,3件没有发现头部,一件头部较为完整。这些文物为唐景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尤其是为唐末的葬制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石刻扶正和地下后续文物钻探工作仍在进行中。
唐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是唐宪宗李纯陵墓,景陵依山建陵。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了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宪宗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也被称为神道柱,石望柱。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