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学案导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载

  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关于学案导学的设计与使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1、学案导学,该出手时要出手
  这是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方习方案的部分内容:
  1、结合课本80页的图15—1,说出各用电器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
  2、结合课本图15---2,复述你得到什么信息。
  3、结合课本图15---3、15---4,你如何用实验来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用了什么科学方法呢?
  在一个班级的课堂上发现,前两个问题在学生自学后,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了。对于第三个问题,结果有许多学生到课的结束也未搞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更不用说实验怎样做了,有近1/3的学生根本就未做成。这里缺乏了全班的交流,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全班的交流来解决,交流的过程就是补充、修正、归纳、梳理的过程。通过互相补充修正和教师的点拨,来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克服学习的疑问和障碍,从而顺利地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通过学案导学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以导学提纲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学案导学,要设计好知识钩挂的关键交接点
  学案不应该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而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课堂上,我们可以注重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的关键交接点,引导学生将一系列的学习目标钩挂到这些点上,把新旧知识内容钩织成一个网,让学生预习自学和探究交流。
  例如在八年级《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的一节复习课上,教师主要设计了这样四个钩挂知识的关键交接点问题:
  1、每个学习小组有天平、小木块、拴有细线的小石块和金属快、量筒、水槽、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还有外表看上去一样的一杯水和一杯酒精,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2、将密度计放入水中,在液面处标有1.0,其单位是------;若再标其他刻度,刻度大的在------。管中为什么要放入铅粒?若不放铅粒而放别的颗粒,对这种颗粒的密度要求是———————。
  3、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出其道理。
  4、设想有一天,地球的引力减少一半,哪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有变化吗?请说明理由。
  这里的每个题目都是思维含量较大的开放性问题,依此为突破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思考与讨论,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都钩挂到了这几个交接点上来。比如在做第一个题目时,学生自己选取器材,通过实验来区分水和酒精,这里不仅体现了物理教学要注重实验探究的设计思想,而且通过这样一个题目,有关质量、密度、天平及量筒的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漂浮的条件、浮力的测量等本单元所要学习的问题几乎都钩挂过来了。这样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目标的呈现和解决具有整体感和系统化,可以优化教学环节,避免泛泛的师生交流,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开放性思维空间,扎扎实实的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3、学案导学,要将落实进行到底
  在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课上,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方案:
  3、1学习目标:(略)
  3、2重点、难点(略)
  3、3学习内容:
  小云同学意外地发现:当用凸透镜(某同学的远视眼睛)靠近物体观察时,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当逐渐远离物体时,会看到倒立、放大或是缩小的像。你观察过这样的现象吗?请你做做试试。
  根据这一现象,你想提出并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从观察到的事实发现,当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像的大小、倒正会发生变化。由此,我们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有关。
  3、设计实验:
  针对你的猜想,制定出实验探究方案。结合课本65页内容,说出你所选用的器材有哪些?并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在课本66页的记录表内。
  5、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的数据记录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成像时,以焦点为参考点,物体在焦点那一侧(焦点以内或以外)时,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什么情况下在异侧?
  (2)同样以焦点为参考点,什么时候成实像?什么时候成虚像?
  (3)以二倍焦距为参考,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移动,像的移动方向是与之相同还是与之相反?像的大小怎样变化?
  上课时,教师让学生仅用了3分钟的时间来思考讨论前两个探究问题,然后提问学生,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猜想写在黑板上。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并让一小组代表到台上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案,之后分组实验,完成“5、分析论证”中的问题。
  应该说这节课的设计基本符合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思想,但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一是在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和猜想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更广泛的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并将这些问题和猜想记录下来,同时可以让部分小组把这些问题和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共同来归类、梳理,找出大家要共同探究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是在学习方案中可以留出适当的书写空间,比如对“5、分析论证”中的几个题目,可以改成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把问题写下来,落实在纸面上,在学生手底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三是应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即“四:达标检测”,教师可适当设计几个检测题目,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从而将落实进行到底。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