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09月24日

- txt下载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表2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表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 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 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 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比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复习巩固】同学回家以后。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
  北方与南方自然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最冷月均温一月份平均气温<0℃一月份平均气温>0℃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汛期流量小、汛期短流量大、汛期长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差异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马拉大车水运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其他面食化、体育活动:滑雪米食化、体育活动:游泳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张莹 泗洪县魏营中学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教师提供资料:“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4亿立方米”等饮水资料,刘家峡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感情铺垫。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
  黄河水系图
  提出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做出回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环节2:
  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和的视频“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给予提示)。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
  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三、根治黄河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课堂小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原来的美貌。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正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七)点评:
  1、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学生能有内容可回答。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较好地将“学为主、教为导”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4、这节课也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三课时)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想
  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与特点;在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总结归纳选择运输方式的标准,最后通过制作旅行计划得到巩固。
  二、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实例练习和旅游线路计划的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的了解,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三、重点:1.我国主要交通枢纽。2.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到旅行社收集几份旅行计划。
  教师:设计更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在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了交通运输枢纽。它为客运和货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出示板书】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教师引导】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不同的交通枢纽。请同学们对照P89图4.4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对照图分析归纳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
  【教师引导】1.对照图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2.分析武汉、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何特点?
  【归纳总结】由此看出交通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单一的枢纽。
  【教师承转】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北京的情况。
  【教师指导】读图4.7看北京的交通枢纽有何特点?
  (人流、物流,有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可简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以“3”开头。)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读P96图4.10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运输方式运量运费运速
  铁路较大较低较快
  公路较小较高较快
  水路最大最低最慢
  航空最小最高最快
  【举例分析】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强化练习】
  1.新疆乌鲁木齐的李书记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李娜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
  4.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
  5.1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教育。)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八、评价建议
  确定交通枢纽的类型和特点关键要看它的位置和在此交织的交通运输线;评价学生是否学会选择运输方式时,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理解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九、教学后记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预习目标]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工业基地分布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3、了解高新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新技术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优势。
  4、搜集、整理资料,检索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预习内容]
  一、工业与我们
  1、读图4.23,什么是工业?答:工业生产主要是从 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 、 的过程。
  2、工业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工业是 的主导 ,是国家 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 自主、 独立、 现代化 的根本保证。
  3、P119活动2,工业部门可分为哪两大类?
  其中,以提供 为主的工业部门叫重工业,如 工业、 工业等;以提供 为主的工业部门叫轻工业,如 工业 、 工业等 。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读图4.25,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交通线分布: 、 、 等铁路沿线,形成很多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沿河分布: 流域是 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沿江分布: 沿线形成以 、 、 、 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 、 、 、 地区,及 经济特区 和 沿海开放城市 等工业最发达的 区。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
  四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特点发展条件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港澳、东南亚等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为:
  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 ”和“ ”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其特点为:(1)从业人员中, 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 与 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 。
  3、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呈现出 、 的分布特点。
  3、不同位置开发重点不同:(1) 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2)沿边地区:发展以 型的产业;(3)内地:多发展与 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冶炼钢铁的工业生产过程属于( )
  A.从自然界获取能源的过程 B.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的过程
  C.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D.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2.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 )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3.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和旅游业
  4.与印刷厂没有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 )
  A.伐木 B.造纸 C.运输 D.发电
  5.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
  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6.下列地区位于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的是( )
  A.辽中南 B.长江沿线 C.黄河流域 D.陇海铁路沿线
  7.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 )
  A.上海、济南 B.南京、武汉 C.重庆、成都 D.南昌、杭州
  8.下列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9.有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 B.多依附于大城市
  C.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D.具有相似的开发重点
  10.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城市是( )
  A.上海、福州 B.南京、青岛 C.杭州、南昌 D.苏州、常州
  二、非选择题:
  1、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工业基简图
  (1).此图所示是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市;③_______市;④______市;⑤________矿;⑥__________海;⑦__________海。
  (3).①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③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④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工业。
  (4).本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2、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著名的________(重、轻、综合性)工业基地
  (2)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城市:_______;②城市:________;③城市:_______;④河流:_______;
  ⑤海洋:______;⑥铁路:______。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
  重点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转”最出名?
  [学生] 东北。
  [教师] 对了,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
  [讲授新课]
  [教师] 人人都说,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二人转”。同学们,那你知道东北在哪里呢?
  [学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
  [展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
  [师生小结] 东北位于我国东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
  [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 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
  [教师]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结合课本P.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对了,因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所以气候寒冷。气候寒冷,进一步会导致东北形成怎样的地一环境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25图文资料谈一谈。
  [学生] 略
  [师生总结] 因为东北平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提问] 这种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下列说法合理吗?
  [学生活动] 讨论课本P.25活动第2、3题。
  [师生小结] 冷湿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东北人们的生产,而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本地有特色的经济收入。
  [过渡] 同学们,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吗?伴随着这首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的农业发展吧。(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指导学生读图6.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再一次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东北的林海是一座森林宝库?(由学生根据资料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小结] 东北的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也就是保护环境。我国是森林比较少的国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禁止砍伐森林,原来林场的伐木工人的工作全部由伐木改为植树造林。(培养学生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东北林区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用植物资源。
  介绍东北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人,让学生了解这个常识。
  [承转] 东北地区不仅有莽莽群山、林海雪原,还有千里沃野,这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是生产粮食的好地方,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令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
  [提问] 那么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产品呢?
  [学生] 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
  [教师] 东北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50年来,一批批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开荒种地,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但长期的开垦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照此下去,“北大仓”是否又会变成“北大荒”呢?
  [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三江平原的变迁”,以引导学生对湿地开发和保护问题的思考,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观念。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东北大地的知识并熟悉东北地区的地图。
  [提问] 同学们说一说东北主要有什么山脉?东北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东北有哪些丰富的土地资源?
  今天我们学习东北的第二课时。
  [教师] 同学们,知道吗?在东北地区除了有许多森林资源之外,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讲授新课】
  [提问] 看一看这里都有些什么?你可以依据所看的地图告诉大家这些宝贝在什么地方吗?指导学生读图6.14“东北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城市分页图”,找出本地主要的矿产以及它们所分页的地方。
  [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P.31,结合收集资料,完成书本活动第1~3题。
  [学生回答] 煤炭、铁矿、石油等。煤炭,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抚顺、本溪、黑龙江的鸡西、鹤岗;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本溪;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松原油田、辽宁辽河油田。
  [提问] 那么,在这里进行哪些工业生产最方便、最好呢?同学们对照地图看一看自己的推断对不对?
  [学生] 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
  [师生小结] 东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它利用本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提问]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本地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主要的生产部门。
  [转承] 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这叫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结果。由于部分自然资源在开采过程中走向枯竭、产业结构老化等原因,东北近年来经济地位在全国相对下降,国有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东北的工业迫切需要改革。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
  [活动] 多媒体展示课本P.33图6.19“德国鲁尔工业区”、P.34图6.21“辽中南工业区”,让学生结合书本P.33案例,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1.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传统工业的条件有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不同?
  2.说说东北的传统工业改造及发展可从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3.请你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为振兴东北,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2003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任务。东北各省针对各自的优势和问题,正在进行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与尝试。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还需要着眼于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发挥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所以,中国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我们今天的努力。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我们国家的将来做一点贡献吧!
  板书设计
  一、冷湿的自然环境
  1. 范围:大兴安岭以东,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东北平原、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
  2. 冷湿:原因——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泠→湿
  产生现象:冻土、沼泽、雾淞
  二、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耕地广→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利用问题: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湿
  1.土地资源 林地多→森林资源——我国最大天然林区(针叶林)
  草地
  2.矿产资源——煤、铁、锰、石油→重工业基地
  天然气
  地位:全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3.重工业基地 问题: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
  发展:振兴东北
  电话
  现代顺风耳—电话 设计
  I 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幻灯片、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
  II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III 时安排:1时
  IV 教学内容分析
  1、由于电话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但教材介绍的内容非常有限,学生意犹未尽,可以让学生在“渴求”中从网上获取更多的资料,对这部分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电话的信息传递、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及电话交换机作用如果只靠机械记忆,不仅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而且学生不信服,所以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进行得出结论。
  V 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对未世界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教学中应该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2 、由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为提高堂效率,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幻灯片,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能使进度快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3、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可在放过幻灯片后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激发创造热情,从中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同时共享群体的智慧。
  VI 教学策略、方法设计
  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教学,利用土电话引入,帮助学生建立情景,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网上中现有的一些资加以简单的编辑用演示,效果很好。把本节的重点放在先信息的传递和信号上,所以对于片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的策略是红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的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照片中隐藏的内在规律。
  VII 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提出
  打开幻灯片如图所示:
  2.引入题点击下一页
  分析得到电话机的结构: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电话的工作原理:利用变化的电流传播信息。
  3、电话交换机
  点击下图并介绍交换机,如图:
  通过观察和讨论得知:交换机的作用是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的,避免电话占线,便于节省资快捷传递信息。
  4. 介绍电话机的种类:
  分析电话的发展史并点击目录中各种样式的电话,如图: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地球村的形成,其核心是现代通信技术给我们带的革命,给我们生活注入了活力,使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5.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学生先阅读本96页内容并分组讨论,再点击目录中“新知探究”,得出结论如图:
  6. 电话的应用
  点击目录中下列图片,用过观察图片、列举生活中电话使用,了解电话的广泛应用。并小结本知识:
  7、堂小结
  点击目录中小结内容,如图:
  设计点评
  本节把很多实物进行录像和模拟实验动画综合在里面,可以很形象而直观的理解所学知识,可使堂效率大大提高。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