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江苏新一线城市艺术电影影展实践初探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载

近年来,随着观众对电影类型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影展对于电影的传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导向作用。影展不仅培育出诸多青年电影创作者,而且在逐步建构中国的影迷文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艺术电影影展对地方电影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推进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电影文化教育发展,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与品味。
一、苏州艺术电影影展策略定位
苏州作为江苏省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在电影文化建设方面实施了诸多举措,为推广艺术电影放映而成立的苏州艺术人文影院联盟,从2020年开始联合各方资源策划艺术电影影展,在今后将实行电影放映发行的差异化经营路线。苏州的电影市场具有良好的基础,电影票房近年来稳居江苏省内第一,根据《2019年苏州电影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电影市场总票房12.89亿元,占全省票房总收入的21%,稳居全国城市票房排名第九位,全年放映影片528部,观影总人次达3415万人。整个市场的供给呈现出高质化特点,但影片供给体系相对单一,仅限于通过院线发行的电影。
艺术电影需要采取分线发行的策略,捕捉目标受众群,以时尚性和都市风格吸引大众,使影院在城市中立足,在艺术与商业间实现价值转换,实施差异化经营路线。张锐与许妍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电影的宣发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所谓分线发行,是指某部影片只在部分影院发行,采取排他性、差异化的发行策略,将电影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吸引观众。这种差异化的发行策略一方面帮助影院塑造品牌;另一方面,有利于艺术电影找到更合适的院线合作伙伴,帮助艺术电影快速定位观众市场。
根据分线发行的方法,艺术影展要长期持续发展,最终要解决的是片源问题。2020年9月的“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是苏州在培育艺术影展文化氛围方面的一次初探,在当地掀起了一次观影热潮,影展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共同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承办,此次影展丰富了苏州电影市场的供给多样性。展映影片包括《祝福》《大闹天宫》《满意不满意》《美食家》《小小得月楼》5部国产影片和《红菱艳》(英国)、《象人》(英国)、《雁南飞》(苏联)、《白蛇传》(日本)、《柏林苍穹下》(德国/法国)5部外国影片,分别在苏州艺术人文影院联盟的5家影院放映。
二、苏州艺术电影影展观众画像
本次影展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与地方政府联合,跨区域举办的多国别影展,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共售票2765张。统计数据显示,在防疫规定下,影展上座率达62.09%,总票房为115 769元。从影展观众的区域分布来看,74.25%来自苏州市区,来自上海的观众位列第二,占10.68%,另有0.94%的观众来自无锡。其中,51.96%的观众参加过影展,75.04%的观众对艺术影院有所了解,71.43%的观众是因为本次影展的优质影片而来。从数据分析可知,优质的艺术电影放映活动在长三角文化圈具有辐射力,未来在苏州影迷文化建设举措中,可以进一步嫁接长三角地区的其他艺术电影发行放映相关资源,形成区域内影迷文化的内生动力。艺术电影有着固定的受众,正如黄经纬《仪式性展演: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迷参与与实践的研究》所提及的,影迷在影展观看非主流院线的电影,是在进行一场集体秀异,展演各自在日常电影消费中已经建构的影迷身份;并通过共享集体观影的仪式体验,获得想象的归属感。影迷通过遵守和维护电影节观影的“礼仪”,展现出“尊重电影”,具有“较高审美品味”和“深度电影市场”资质的“高素质”影迷身份。
新的联合影展模式,让苏州的资深影迷看到了多种类型经典修复艺术电影,很多是在国内外大型电影节及影展才有机会看到的热门影片。为精准定位艺术电影的观众群体,在影展期间,主办方向观众发放了针对影展内容的问卷调查,从问卷结果中可以发现观众的一些普遍特质以及观影习惯,对今后举办影展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本次影展现场发放的问卷结果,可以对苏州的艺术电影观众进行一个大致的用户画像,观众年龄在18~35岁的居多,大都是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其中,62.17%为女性观众,37.83%为男性观众。这些观众对艺术电影有消费需求,对影展的期待值高达80.53%,影展活动参加意愿达82.26%。另外,观众中有48.04%从未参加过影展活动,44.43%只是偶尔看艺术电影,6.91%基本不看,由此表明艺术电影放映活动对苏州观众来说仍属于新兴事物,虽存在潜在观众,但目前大部分仍属于初级影迷,存在试探性观影行为,还未形成黏性和强烈的观影诉求,需要继续通过继续举办影展活动激发他们的观影兴趣。
三、艺术电影观影行为的文化内涵
艺术电影相比院线影片,属于差异化的文化产品服务,在电影市场上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消费需求,以同样的成本提供不同价值配比的产品,可以实现不同于院线商业电影的观影体验价值。这个价值不是因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而是服务更合理地分配给了更需要的用户,通过影展将艺术电影这种差异产品配给了文化品位相匹配的观众。荷兰学者玛丽·德·法尔克在《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一文中,基于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网络理论”指出,电影节、影展文化活动所具有的“网络”属性,导演、影评人等行动参与者与评审系统、媒体报道等非人行动参与者所表现出的流通实体的流程,以及在多重关系中被创造的多元实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皆具有延伸性的研究价值。
在本次影展的片目中,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上座率高达100%,另外,《象人》《红菱艳》等外国经典艺术片也受到观众欢迎。其中,3部江南题材的经典影片——《小小得月楼》《满意不满意》《美食家》,是在江苏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由苏州市委宣傳部联合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修复的。这些影片展现了苏州的独特人文,观众能够从影像中看到昔日寻常巷里、市井人家的生活百态,看到古朴的江南水乡,城市初建时的样貌。老电影的旧日光景中有复古情怀,也有对江南城市文化的全新解读。
艺术影院不仅承载了经典电影的复映、回顾展等对公众的电影教育功能,而且为国内艺术新片提供了放映平台,新片试映会或者首映见证了青年导演从崭露头角到走向国际。作为地区发展战略,电影文化产业可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而艺术影展能够进一步推进地方电影放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观影需求,打造分众化、精细化的观影体系。城市的电影艺术文化氛围需要慢慢培育,苏州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化都市,观众一直期待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经典修复影片的复映,让观众在光影中重新发现了艺术电影的价值,这同样是拯救、传承电影遗产和修复文化记忆的重要方式。因此,今后要着力于让更多的经典艺术电影被发现、被看见,在电影和观众之间搭建一个长期的双向选择平台,用多元文化服务点亮城市生活。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刘亚玉(1984-),女,回族,陕西汉中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影学、设计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电影强国视野下中国电影产业支撑体系研究”(2019SJZDA123)。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