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1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S侧=2πrh
  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题型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⑤等体积转换问题:一个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2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最新3


  第四单元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