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论时频的变数——叙事的生命追忆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载

论时频的变数叙事的生命追忆
第一节 频 率 概 说
叙事是人类的生命体验,如果时长表现为生命体验的“量”的需求,那么时次则表现为生命体验的“次”的需求,也称为频率。 “频率(Frequency)所指的是叙事作品中出现的事件与故事中事件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本文中叙述(或提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93](P188) 这是叙事时间与故事的第三种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频率是一个变数,热奈特将其分为四种关系:1、叙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2、叙述若干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3、叙述几次发生过一次的事;4、叙述一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昨天我起得很早。”这是叙述一次发生一次的事。“星期一我起得很早,星期二我起得晚,星期三我起得不早不晚。”这是叙述若干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这个星期我每天都起得早。”这是叙述一次发生过若干次的事,它与时长中的概述有着某种相似的地方。从分析的角度来看,第三种情况:叙述几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对文学的阅读接受有着重要的作用。
《祝福》中有四次对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叼食(发生过一次)的叙述。第一次叙述后,四婶红了眼圈,收下祥林嫂作女工;第二次叙述后,男人们敛起笑容,女人们改变了对她的鄙薄;到第三次叙述时,人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至于第四次叙述时,柳妈已经很不耐烦,乘机以祥林嫂的隐私来取乐。很显然,随着次次叙述的展开,祥林嫂周围的人们的态度却在发生着变化,由同情、冷漠、厌烦到最后把她抛弃。叙述者着意要反复叙述这件事(阿毛之死),可见这件事对祥林嫂伤害刺激之深,与之相对应的是世人的同情怜爱之浅,在叙述的层次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而叙述者是站在道义的立场上,表现出对弱者深深的同情、对世道的极端愤恨。其次这四次同一内容的叙述,却不是简单的重复,体现了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叙述过程。阿毛之死带走了祥林嫂的唯一希望,实质上祥林嫂之心已随着儿子之死开始死亡,她的生命之灯是如此微弱,但她的生命之情又是如此强烈(如花钱捐门槛以赎‘罪’ )。如果说一、二次的叙述仿佛是往这盏生命之灯里滴热油,而三、四次叙述则是向它泼冷水,生命之光由暗到渐亮,渐黑到暴亮(捐门槛后的神气表现)到全灭(除夕雪夜死亡),也许有人会认为她的生命之灯本不会熄灭的,都只怪她自己折磨自己,对于这种天真的期望,叙述者在最后加上了讽刺的一笔:“天地圣众欲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94](P148) 连圣洁的神灵的祝福都需要以物的利益来换取,何况世俗的社会里的关怀呢!再次,“我真傻,真的。”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它成为了叙事时间的标识,也是叙事节奏的信号,显示着叙事动力的强劲有力,这种动力蕴含在悲愤之情、疾恶之仇、怜爱之心、愤世之恨等情感体验之中。
第二节 “重复”及其意义
从具体的创作方法来看,叙述几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就是重复(Repetition),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较为常见,如《金瓶梅》第三十七回,西门庆托冯妈妈给他找一个女孩去做东京蔡太师府瞿管家的二房,冯妈妈给他找了王六儿家的爱姐,西门庆要冯妈妈转达他的条件和要求。
“西门庆道:‘你对他说,不费他一丝儿东西。凡一应衣服首饰妆奁箱柜等件,都是我这里替他办备。还予他二十两财礼,叫他家止备女孩儿的鞋脚就是了。临期,还叫他老子送他往东京去。比不的与他做房里人。瞿管家图他生长做娘子,难得他女儿生下一男半女,也不愁个大富贵。”
于是冯妈妈便去转告王六儿。
“宅里老爹看了你家孩子的贴儿,甚喜不尽。说来,不叫你这里费一丝儿东西。一应妆柜等件,都是宅内管。还与你二十两银子财礼,只教你家与孩儿做些鞋脚儿就是了。到明日还教你官人送到那里。难得你家姐姐一年半载有了喜事,你一家子都是造化的了,不愁个大富贵。”[95](P319-320)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传》四十五至四十六回中,海和尚与潘巧云有了奸情,于是两人设计,让迎儿摆香案表示杨雄不在家,让胡头陀敲木鱼催海和尚回寺,这一件事,前后竟重述了七次之多。
《金瓶梅》的复述,实质是对一张卖身契的两次叙述,虽然内容大体相同,但买主西门庆的口气是命令、赐恩。中介人冯妈妈的口气是讨好、吹捧。在这里叙述者从多个角度来揭示同一事件所涵盖的不同关系、态度、感情乃至生命体验等。这种重复看似累赘,却实质上是有其特殊的作用的。“真正的复述是一种叙述的特殊安排,是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件事。”[96](P103) 这样,文学作品中的感情体验、生命流程呈现为动态、立体发生的格局。而《水浒传》中的复述,除了有上述作用之外,它还构成一个中心事件,一个情节、一个行动元,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每复述一次,便生发一件新事,事事相套,层层相因,便是一幅幅生动的叙事脉络图。
英国当代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兼批评家戴维•洛奇(D. Lodge) 认为小说中的重复是一种结构性的主题。因为“考察每处重复在上下文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与总体结构的关联,就会有助于阐释作品的意义。”[97](P15) 在其名著《小说的艺术》中,他具体例证了重复在对:“生死体验”、“宗教神性”、“田园向往”、“讽刺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他指出:“属于文本宏观层面的一种重复在微观层面上充当变换手法。”[98](P103) 而美国批评家、解构主义学者米勒(J.H.Miller) 在1982年写出了专著《小说与重复》,他认为:“小说是由重复套重复或重复连重复组成的复合体。…… 在一部小说中,有的重复帮助组成作品的内部结构,有的则决定作品与其外部因素的多重关系,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作者的思想和生活经历、心理、社会或历史现实,以及来自神话和传奇的模式等等。”[99](P160-161)
所以不论东方或西方,不管是针对叙事品的形式或内容、手法或意境,重复如同音符,成为叙事的外观标记,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叙事作品中类似于诗歌的“韵”的美感。其次由于它的重复出现,成为了认识的架构,极密切地关涉着作品意义的阐释。再者从阅读接受的角度来看,由于重复的频繁出现,无疑对读者起到了暗示作用,为文学的主体间性现实主体与历史主体、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的沟通架构了一座桥梁,为视域的融合提供了背景,从最终极的意义上来讲,它有效地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生命存在意义的理解。
总 结 与 展 望

对叙事作品中的时间的关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极待挖掘的问题。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过:“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100](P301) 以存在论的理论高度来看,时间对于生命存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德格尔在谈及他写作《存在与时间》的初步目标时指出:“对时间进行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101](P1) 现代叙事作品中对时间的关注与反思则更为突出,并且对时间的各个不同的范畴作出一些反常的处理,这常常被视为现代叙事作品的特征之一。这种特征首先反映了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即以生命作为叙事的本体,通过对生命的选择、体验、追忆等具体发生过程,达到一种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阐释和表述。其次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关系上的变形处理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个现象实质上是以蕴含审美为特征的感性生动、具体独特的美化过程,即以最优化、集中化、浓缩化、层次化、程度化、反常化、反差化、主观化等等方式表现出来,详尽而独特地展现了叙事的魅力。
以上两点,印证了本论文关于叙事的生命的两种基本内涵。其一是指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其二是指学科建构的生命,尤指叙事学与美学的嫁接性学科生命。这两重基本内涵均可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回应。从事民间叙事学研究的江帆教授指出:“通过一个具体的讲述者对叙事文本在时间和空间指向及文本意义的建构的分析,演示出了如何将民间叙事文本还原于田野、还原于讲述者的生存环境、生命状态、个人生活史…… ”(102](P170) 另一方面,叙事学要突破旧有的模式和框架,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就必须与其他学科联结起来,尤其要与美学结合起来。从事叙事理论和审美文化研究的谭君强教授多次指出:“要从审美意义上来对众多的文化产品进行叙述学的研究。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可以将审美文化叙述学简单地称之为审美叙述学(Aesthetical Narratology), 以强调其审美的价值意义。”[9](238)
展望未来,笔者对叙事学的生命充满希望。首先这缘于叙事学本身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系统的完备性、实证材料的丰富性,决定了叙事学理论自立性强、实践可行性大、跨学科兼容性广等方面的特点。其次,国际国内的前沿性发展动向,作为一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促使叙事学研究的转向,“从强调对作品的本文研究转变为不仅仅关注对本文的内在的研究,同时也关注对本文与其外在关联的研究。反映在叙事理论的研究中,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这一背景下所出现的叙述学研究,即所谓后经典叙述学(Postclassical Narratologies)研究中,这种理论转变产生了明显的反应。”[103](102) 以此我们可以预料,叙事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嫁生的空间会越来越广,探寻出的人类的生命意义会越来越深,建构的跨学科性生命力会越来越强。
诚然,我们对这个美好的前景充满希望的同时,又要冷静而客观的看到这份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叙事学本身就是广博的,寻找其全方位的叙事生命性是一份硕士论文所容纳不下的,本论文只选择了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这个特定的视角来进行探讨,而这个视角本身又与生命意义的体验、阐释、表达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是联结叙事学与美学、文学解释学的最佳契合点,至于去寻找其它方面的理论的契合点,将是一份细致而艰苦的工作,笔者有待与诸君共勉。
注 释:
[1] [77]朱立元主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30]伍蠡甫、胡经之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 (法)罗兰•巴尔特著, 屠友祥译. S/Z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4]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 新叙事学[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英) 马克•柯里著,宁一中译. 后现代叙事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美)海登•怀特著,陈永国 张万鹃译.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 [36][37][38][48][57][58]杨义. 中国叙事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 (美)苏珊•S•兰瑟著,黄必康译. 虚构的权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20][81][93]谭君强. 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 见拙文《论喻世明言情节特色之优劣》[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6)]、《体验生命 <
白鹿原>中性爱描述的叙事特色》[中国教学纵横2003(17)] 、《“现代性”的叙
事策略》[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2003(4)]、《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6)]、《变形与美化 论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差别及其意义》
美国华文精撷(Chinese Culture)2003(10)
[11][101]海德格尔著,陈嘉映 王节庆合译. 存在与时间[M]. 北京:三联书店,1999.
[12]新旧约全书[Z]. 南京. 中国基督教协会,1994.
[13][16](美)罗伯特•列文著,范东山、许俊农等译.时间地图[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14][25](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 吴忠超译. 时间简史[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
[15][42]朱东润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二册[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7] (英)鲍桑葵. 美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8][21][34][39][72][73] 罗钢. 叙事学导论[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9][49] Gérard Genette, Order,Duration: Narrative Discours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22]郭湛.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3]马原. 阅读大师[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4](法)柏格森. 时间与自由意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6][29][96]赵毅衡.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Christian Metz, Film Language: A semiotics of cinema, trans. Michael Taylor, New York, 1974.
[28]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Z]. 长沙:岳麓书社,1999.
[31](希)荷马著,陈中梅译. 伊利亚特[Z].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32][78][94]鲁迅. 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本)[Z].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33][92](以色列)里蒙-凯南著,姚锦清、黄虹伟等译. 叙事虚构作品[M]. 北京:
三联书店出版社,***.
[35]王昕. 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M]. 北京:中华书局,2002.
[40]赵炎秋. 论《红楼梦》中的预叙,中国文学研究[J]. 2003(1),总68期.
[41]刘首顺. 唐诗三百首全译[Z].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3]欧阳友权 季水河等主编. 文学原理[M]. 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
[44]杨岂深 孙铢主编. 英国文学选读(Book 1)[Z].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45]季水河著.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6]王元骧著. 文学理论与当今时代[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7]李咏吟著. 诗学解释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0]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51]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Z].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52]金敬迈著. 欧阳海之歌[Z]. 北京:中华书局,2002.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4](美)普安迪著. 中国叙事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5][56]王钦峰著. 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9]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0][79]杨义著. 鲁迅作品综论,杨义文存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1]周振甫著. 文心雕龙今译[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62]霍松林主编.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3][66][75]陈良运主编. 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64]杜黎均著. 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5]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7](清)袁枚著. 随园诗话[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68][70]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9][71]王运熙、易顾生主编.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4]罗贯中著. 三国演义[Z]. 长沙:岳麓书社,1986.
[76]刘建刚编. 一千零一夜[Z].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80][82][83]世界短篇小说之王[Z].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84]刘恒[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85]吕同六主编.二十世纪小说经典(第3卷)[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86][87]余华著. 活着[Z].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88]卢升法著. 佛学与现代新儒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89]陈忠实著. 白鹿原[ 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90]陈羽伦主编. 英语世界(J). 北京:商务印书馆,***.
[91](荷)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 叙述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5]兰陵笑笑生著. 全本金瓶梅词话[Z]. 香港:香港太平书局,1982.
[97]申丹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8]戴维•洛奇著,王峻岩等译. 小说的艺术[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99]J.H.Miller, Fiction and Repetition, Oxford: Blackwell. 1982. 转自:申丹著. 叙述学与小说
文体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0]伊丽莎白•鲍温,傅惟慈译.小说家的技巧,世界文学[J]. 1979(1).
[102]江帆著. 民间口承叙事论[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3]谭君强.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叙事理论. 文学评论[J]. 2003(1).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