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浅谈中等护理专业医古文教学思考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载

论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 医古文 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就《语文》教材中的医古文篇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其对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素质、教材建设和学生学习内容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校是一所中等护理专业学校,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语文教材,其中涉及的医古文有《华佗传》、《大医精诚》等,它们被按作者所处年代编入不同的单元中。以往教师在讲授这些篇目时,常把它们按普通的文言文进行处理。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妥的。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文章讲授的特殊性。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在讲授这些篇目的同时,深入分析其中透射出来的祖国医学可贵的“医乃仁术”的医学目的。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医学目的的形成是 中国 几千年社会伦理、宗教民俗、科技文化的综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借讲授、讨论之机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说,我认为文章在这样几个方面体现了“医乃仁术”的光辉精神。
  
  一、心存仁厚,普济众生
  
  大医,首先应该是心存仁厚的人。心存仁厚,才会用己所长,普济众生。华佗就是一个这样的大医,《华佗传》中记载“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华佗与他只是陌路相逢,但是他主动告诉患者“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萍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病人照他说的做了,果然痊愈。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华佗平时如此,即便在将被曹操杀害时,他想的还是“活人”。《华佗传》中记载“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这种临难从容的大医精神让人感佩不已。
  孙思邈则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在《大医精诚》里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提倡凡属患者求治,当医生的应当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精诚诊治。而且疾病从来是不等人的,孙思邈对于求治的患者,总是全力以赴,做到了“勿避险鼷、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二、淡薄名利,专研医术
  
  一个人,只有心无旁鹜,无比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以钻研所从事的这种专业为乐而不知疲倦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也才有可能达到本专业的高层次境界。华佗医学水平很高,《华佗传》中记载“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婉辟,皆不就”。他也不愿专侍一人,象他对曹操就是“且耻以医见业”。他的精力都用在钻研医术上了,他又怎么会对名利富贵之类的事情感兴趣呢?
  况且医理无边,疾病多样,要想成为大医,除了术业专攻,还要多闻博识,就象《素问·著至教论》中提出的:一个好的医生,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华佗就“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孙思邈也主张医生要博览群书,认为医学、史学、 哲学 、文学、天文、地理等,都要阅读,才能于医道无所窒碍。否则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而且“医方卜巫,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当医生的绝不能浅尝辄止,“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己了”,甚至“读方三年”就以为“天下无病可治”,要时刻警醒自己,“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因此,每一个求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三、行方智圆,谦和待人
  
  医生应当品行端正,孙思邈说:“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应该“但作救苦之心”而已,否则有悖医德。医生身系病人的安危,看病施治,必须严肃认真。遇上疑难病症,医生必须头脑冷静,仔细观察,多方思考,并且尽可能地和周围环境等有关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正如孙思邈所说的“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他还认为从医的人应该是“不得多语调笑,谈噱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时时谦虚谨慎,同时为人要谦恭,孙思邈反对“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认为如果那样,便是医生的大误,“此医人之膏盲也”。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