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增加趣味性增强实践力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载

郝秋菊
【摘 要】 小学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通过设计趣味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趣味实验;科学素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超乎寻常地研究科学问题,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是深远的,而趣味实验则是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
一、新课要善于用趣味性实验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去。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几个小实验。
水面浮针
把一根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能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就可以改变学生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变化。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
二、课堂要借助趣味性实验展开
在新课的讲解时做几个趣味小实验也可以起到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以做一下下面的两个实验:
蜡烛抽水机
在左边的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只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不一会右边水杯里的水让蜡烛抽出来了!
气球提杯
将蜡烛或酒精灯的火焰深入玻璃杯杯口内少许,烘烤几秒钟,快速的将玻璃杯口倒扣在气球上,稍等几秒,会看到气球好像被杯子“咬住”了一样,此时抓住杯口上面的气球部分,就可将杯子提起。
这样的现象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在这样的氛围下讲解知识,可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三、课外探究要多用趣味性实验引导
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大课堂,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科学现象,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授“光的色散”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的现象就十分感兴趣,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反射后形成的,观察时应注意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红的在下还是紫的在下?我们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得到人工彩虹,满足学生随时观察的需要。比如对着太阳光把一口水喷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还可把一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这也可以观察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但觉得科学有趣,而且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趣味性实验要让每个同学参与
旧的教育观念把科学课视为“知识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课定为“教育性”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学科学用科学能力。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要给儿童充分感知,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它是什么》一课时,学生独立地做实验,通过观察苹果、梨、铅笔、尺子等物品,区分出水果和文具;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出醋、酒精、水;用尝一尝的方法区分出糖水和盐水;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辨认不同的物品等。每个学生都亲自去感知,体会到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周围的物体。学生们在实验中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即自主探究。他们不再是老师牵着手一二一地齐步走,而是在老师多方面的引导中,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研究出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
再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这一课时,需要做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处于并列地位,没有层次,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我改进以往的实验方法,先选取一个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制定实验方案。如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发现要得到结论,必须要公平地比较线圈的圈数,那么实验中就只能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要相同,这样才能确定实验中的不同现象是由哪个不同因素造成的。通过共同讨论,学生理解了对比实验的思路,便能顺利制定实验方案,也就是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法。然后,将所有实验小组分成三大块,每个小组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題去研究,同时,我投影所有实验材料,让各小组根据需要选取材料、确定方法,填写实验方案表格,填好的小组便能上台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最后,学生的实验效果不错,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伟大的科学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把增加趣味性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实验魅力,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了科学思想,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就会自然与日俱进。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