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方向与多维路径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载

[摘要]培养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思维活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应以教学质量提升为落脚点,以学术本位为理念,以学科交融发展为导向。在具体路径上,要发挥政府重要职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明确院校主体地位,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重视行业企业作用,开拓师资队伍建设渠道;调动教师主人翁意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徐金华(1986- ),男,江苏扬中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职教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2020/03/3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8-0067-04
在人才市场化、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高职院校想要提升竞争力,需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培养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思维活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从现实来看,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方向与多维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方向
(一)以教学质量提升为落脚点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重要的职业教育职能;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负有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怎样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必须立足于这一根本问题。而在高职院校的具体人才培养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也必须以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为基点,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最终落脚点。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具体的教学工作,营造服务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以教学工作为载体,以个人的能力与魅力来教导和感染学生,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以学术本位为理念
有学者认为,学术本位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意涵。高职院校虽然有别于一般的研究型大学,更加强调职业性特征,但也不能忽视学术性特征,必须遵循学术本位这一现代大学建設的根本逻辑。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正是落实学术性要求的重要体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以学术本位为基本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当然,这里的学术能力,不仅仅指科研学术能力,更包括教学学术能力;不仅仅指理论学术能力,更包含实践学术能力。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将一般的教学活动升华为高层次的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将普通的实践经验转化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能力等。总之,高职院校要把握好学术能力的深刻内涵与提升要求,明确师资队伍培养的学术导向标准,确保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切实形成学术本位理念。
(三)以学科交融发展为导向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有着普通高校教育性的特点,同时还有技术性、职业性两大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逐步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无论是从教师更好地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多元视角审视,还是从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重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都需要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提升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发展的能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工作必须以学科交融发展为基本导向,一方面要努力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优化结构搭配,建立横跨多学科的教学团队,构建并完善跨学科的组织交流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关注学科交叉研究,自主进行跨学科能力提升。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多维路径
(一)发挥政府重要职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
1.健全师资建设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第一,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目前,中央政府在出台的一系列教育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各地区也结合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并给予人力资源保障、资金支持等。新形势下,要整体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还应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考核结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在充分强调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反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第二,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改革人事制度。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是对教师入职、聘任等流程实施管理的依据,主要目的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学校教师队伍良性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针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开展深入的调研工作,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教师人事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引导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坚持从实际的教育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和教师能力差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完善师资队伍培养的制度建设,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主动性。
2.完善师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多渠道经费筹措制度是优化财政投入的主要措施。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直接给予的财政支持,主要用于专业教师、骨干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以及实习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学习培训等;二是院校自身筹措的资金,包括企业支持、个人援助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新形势下,要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必须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元化、多渠道经费投入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重点保障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以经费支持、人员支持的方式来保持教师队伍规模与实际教学需求间的平衡,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院校主体地位,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合理控制教师的数量来源,根据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专业结构、实践教学经验等层次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明确规定不同教师的比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使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不断增加,打造比例合理的教师团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校级学术委员会,赋予委员会足够的权利,同时下设院级学术委员会,改善治理评估体系,使学术委员会成为具有公信力和号召力的组织,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综合素养进行科学评估,明确教师的学术身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促进教学与学术的对话。同时,还可以以学院的名义,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深入辅导,并制订系统性的进修计划,引导教师将学术成果切实对接到实践创新中去。
2.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提高师资能力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基于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与现代技术的掌握两个方面来丰富培训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具有显著的专业性,教师培训内容应该打破学科限制,体现一定的学科跨度。
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培训。对于从企业中引进、未接受过系统理论教育的技术型教师,需要重点强化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培训;对于从高校毕业后即招入、更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学型教师,需要重点强化理论应用和迁移方面的内容培训。
另一方面,要突出基于专业群建设实际的相关专业学科内容培训。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相关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内容划分为必修与选修等不同等级,按照内容等级科学制订师资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案,合理安排教师的学习进修时间和具体形式,控制教师选修培训时间,保障师资培养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教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构建教师动态管理机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考核评价为例,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要包括专家代表、教师、学生等,具体构成应体现机动性;评价指标应清晰明确,要确保所有教师能得到合理的考核,经过验证之后不合理的必须及时调整;评价结果要及时有效,要对教师有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确保能够用来指导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重视行业企业作用,开拓师资队伍建设渠道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渠道。企业是校企合作双元主体中的一元,在未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进一步精准定位企业角色,充分发挥企业的主體作用,让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为高职教师培养提供更多的渠道,逐步使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队伍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监督指导作用,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更大的平台。行业组织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能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相关主体利益受损。高职院校要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监督指导作用,并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搭建更大的发展平台。只有在政府部门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相互配合支持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效果
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对象,其能否实现专业化成长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工程,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最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以高度自觉的心态参加职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效率与质量。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立足于职业态度,还应该基于教育观念和实践发展来精准定位自身角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紧跟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专业认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变化和实际需求,注重从实践环节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素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过程的主体,其能否积极参与、自主提升影响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影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主要因素,除了院校本身的环境条件、所获取的外部支持以及教师团队间的相互影响外,教师自身对于工作的能动性也是其中之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学校组织的相关技术指导、培训活动,不仅要积极参与其中,还要主动与外界形成有效配合;不仅要积极获取有利经验,还要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还影响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形成有效配合,进一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努力完善教师培训与管理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亚杰,常青青,刘聪.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47-52.
[2]徐君,邓朝结.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8(1):44-47.
[3]钱闻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8(17):79-83.
[4]李莹莹.人才强校战略思维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M职业大学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4-76+79.
[5]梁罡.基于“多维一体”教学评估理念的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2):44-48.
[6]李春雨.高职院校“14466”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9-52.
[7]苏再兴.高职院校师资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护理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6):89-91.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