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5篇)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载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5篇)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1


  原文:
  送友人南归
  王维〔唐代〕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译文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注释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郢(yǐng)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郧(yún)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秀:庄稼开花。菰(gū)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悬知:遥知。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这里用此典提醒友人应知家人盼其回归。老莱(lái)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赏析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有春尽、等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诸了万有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诸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诸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诸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诸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诸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诸,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诸诗人,一诸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3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外城。北郭:即指城北。
  2 、孤蓬:蓬草秋枯根断,随风飞转不定,喻游子只身飘零,行止无定。“孤”字下得凄苦。
  3、 “浮云”二句:王琦曰:“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李太白全集》卷十八)
  4、萧萧:马嘶鸣声。班马:离群之马。
  赏析:
  此诗上四叙送别之地,下四言送友之情,不事雕琢,全出自然,语浅情深,新颖别致。作者将我国羁旅离别诗所用传统语汇,如“孤蓬”、“浮云”、“游子”、“落日”、“班马”等集中于一首诗中,把这些传统语汇所包含的传统形象,聚焦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唐汝询评此诗曰:“即分离之地,而叙景以发端,念行迈之遥,而计程以兴慨。游子之意,飘若浮云;故人之情,独悲落日,行者无定居者难忘也。而挥手就道,不复能留,唯闻斑(班)马之声而已。黯然销魂之思,见于言外。”(《唐诗解》卷三十三)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4


  【原文赏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翻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5


  原文:
  送友人游河东
  唐代: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然。
  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jǐn)年。
  干戈:指战争。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不要任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江南多湖泽,秋天时雁行南迁,宿在湖泽间。下句写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官署、驿舍、行道多种落叶乔木槐树,有“官槐”、“行槐”之称。蝉出现于夏秋间,吸食树汁;“无蝉”,也是时届深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我将想起寄停北方的人,盼你能象雁一样及时南归;遥想你在旅舍中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
  “莫纵经时住”接前联诗意,反复叮咛友人不要久留河东。“莫纵”是不要任性的意思。这一句流露出他唯恐友人在外久住的焦虑;这种直率的语言,是至友间纯真感情的反映。结句“东南书信偏”才道出了盼他早归的原因,因为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全诗从惜别开头,中间叙写对友人的担忧、怀念,最后以盼望早归作结,一意贯注,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这首诗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纯朴。不管叙事、抒情、造境,纯乎白描,风格清新,情味隽永,是一首耐人吟咏的好诗。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