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应用中国因素 开创对外贸易新局面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载

【摘 要】文章通过探讨我国当前的贸易状况, 分析 中国 因素在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中重要性及其 影响 ,揭示我们应如何运用中国因素,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开创了对外贸易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因素;贸易风险;进出口
    
  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本文将通过探讨我国当前的贸易状况,分析中国因素在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中重要性及其影响,揭示我们应如何运用中国因素,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开创对外贸易新局面。
  
  一、我国当前的贸易状况
  
  商务部外贸司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称,2005年我国进出口将增长22%~25%,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4000亿美元左右,可望比2004年增加2500亿美元左右,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创 历史 新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发展 中国家,中国 经济 连续20多年保持了高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中国以稳定的政局、优质低廉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全球投资者,并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中国自2003年起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全球钢铁增量部分主要在中国,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增量也基本流向了中国,中国钢铁生产对铁矿石的需求变化是决定国际海运贸易铁矿供需状况的关键因素。”但最大的需求量却换不来相应的话语权。
  尽管中国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2004年的贸易额就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但对外贸易一直在各种贸易争端和壁垒的纠纷中负重前行。“中国制造”受到的“狙击”不仅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对中国设限的行列,致使我国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我们每年出口的焦炭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56%,但是2005年前8个月,天津口岸焦炭出口量虽然与去年持平,但焦炭价格却同比暴跌35.4%,为近5年来的最低点。但当2004年国家原本计划将焦炭出口量削减至900万吨,结果引起了焦炭价格持续飞涨,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对焦碳出口的限制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并已多次向中国提出警告,给中国5天期限同意废除有争议的焦碳出口限制,否则中国将面临欧盟在世贸组织的 法律 挑战。
  
  二、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市场,商品在国内生产,由国内消化。改革开放后,随着需求的逐步扩大,各国发现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从 目前 中国经济的状况来看,中国有能力消化全球许多富余商品。以大豆为例,中国每年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美国和南美大豆,是美国大豆最大的进口国,这么大的进口量,我们却没有定价权,给中国买家带来了很大的交易风险。
  我国没有因为对世界相关产品市场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而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赢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制因素。目前,我国多种基础性商品仍旧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调控,难以灵活适应国际市场变化。首先,当国内出现商品短缺时,政府从保证供应角度出发,临时扩大采购增加储备,进而加剧商品价格上涨,容易也现逆向调节。其次,对进出口实行配额或许可审批,环节复杂,容易贻误最佳购买和销售时机,甚至造成在价格上涨时购进,在价格下跌时出口。再次,以行政手段安排的集中采购,在市场供求紧张时,影响巨大,而且这种采购方式意图完全暴露在国际游资面前,很容易陷入被狙击的境地。最后,我国一些机构在国际市场高价买进的商品,可利用体制上的渠道在国内实现高价销售,由普通消费者来消化这种较高的采购成本,这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不仅造成 企业 缺乏竞争力,而且是以一国之力为某些个体行为承担风险。
  (二)企业因素。我国企业的经营范围长期局限在国内市场,很少顾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当跨出国门直面国际竞争时,对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缺乏足够的把握,风险意识严重不足,规避风险的手段薄弱,确定买卖时机和制定保值策略的能力不高,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操作都十分被动,加上对企业负责人的个人决策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出现大量企业拿国家资产在国际市场豪赌的现象。中航油 问题 并不在于它参与了期货套期保值,而是在于场外交易中的投机过度,企业法人独揽决策大权,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三)市场因素。我国期、现货市场脱节,现货市场贸易量巨大,但期货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国内企业没有有效回避风险的工具,在国际上无法体现中国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价格形成中没能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应有作用。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品种较少,不能提供完善的避险工具,也仅有26家国有企业可从事境外期货交易,其他大多数企业只能在国内期货市场或依托境外机构进行贸易避险。允许参与境外交易的企业通过境外机构代理交易,国内企业的操作完全被其掌控,在信息不充分、操作不方便等因素制约下,套期保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应采取的思路及对策
  
  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在国际市场中消费和生产大国的强劲需求的“中国因素”,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定价体系,力争拥有参与权、发言权和调控权,并应逐渐成为全球定价中心,以影响国际价格,摆脱被动接受价格的局面。
  (一)提升中国依赖是关键。中欧双方经过多次磋商谈判,于2005年9月5日晚9点终于达成双赢协议。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欧盟纺织品市场广泛存在对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的依赖,才使这种双赢向中国的一方所倾斜。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使“中国依赖”形成长期效应,中国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则需多费心思,多付出努力。

收藏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