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论如何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载

论如何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
一、前言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养猪业占据着我国畜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作为人民喜食的猪肉,它的价格变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入夏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出大幅度上涨,达到20元/公斤以上高位。而在今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却持续下滑,目前已跌破15元/公斤。跌至成本支撑线的生猪价格让养殖户叫苦连连。
  然而,在猪肉价格飞涨的11年,养殖户也没有获得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收益。猪贱伤农,高价亦不惠农,养殖户的利益尴尬。这种非完全的市场经济现象是怎样产生,该如何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本文以以上两个方面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
  二、原因分析
  (一)养殖成本提高
  商品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部分。2011年猪肉价格与养殖成本齐飞。在除去养殖成本以后,进入养殖户腰包的利润其实不多。
  生猪养殖成本包括饲料成本、仔畜成本、劳动力成本、屠宰成本、流通成本等。其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目前,在我国生猪养殖中以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因此,玉米等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会直接提高生猪养殖的成本。2011年玉米的均价与10年相比增幅超过20%,而今年3月玉米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仔猪价格迅速窜高。今年15kg猪苗从年初的500-550元/头,涨至700元/头,上涨趋势还在继续,突破800元/头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也大大提高了猪肉成本。目前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单方面流向城市务工,家里只剩老人、孩子。而养猪属于较为复杂的劳动,需要聘用雇工。雇工的工资一般要参照外出务工者的工资收入,报酬要求较高。
  在过去10年中,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如水、电等的价格一直处在大幅上涨中,运输费用也不断上涨。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猪肉养殖成本的上涨。
  在高昂的养殖成本基础上,养殖户自然难以获得较好的收入。
  (二)生猪生产周期较长
  生猪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出栏至少需要5、6个月时间,较长的生产周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滞后性,市场预估困难重重。即使估计准确,养殖户也难以跟上不断变化的市场信号。
  蛛网模型理论假定生产者根据上一期价格来决定下一期产量,这样上一期价格同时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猪肉价格的发展模式从收敛型蛛网向发散型蛛网转变。2003年以前,生猪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影响较小,价格和产量波动较为平衡。2003年后,生猪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影响加强,价格和产量波动逐步加剧,蜘网难以维持稳定。
  根据蛛网模型理论,当猪肉行情上涨,养殖户跟风补栏,生猪产量会在半年后集中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受损;而下一轮生产时,养殖户失去积极性,养殖数量相应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供求再次失衡。这样就造成了养殖户收入与猪肉价格上涨不能同步的怪圈。因为当猪肉价格处于高位时,养殖栏里往往没有多少生猪,价格高,但数量少,养殖户收入高不起来;而当出栏量足够多时,价格又处于低位,养殖收入微薄,甚至亏本。因此在去年猪肉价格大涨时,养殖户没有获得相称的收益。
  (三)散户养殖制约多
  受到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方式仍然是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即散养方式为主,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失位。散养殖户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中坚力量,其数量庞大,各地均普遍存在。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和农村信息严重不对称。分散的养殖户没有集中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也限制了规模效益,阻碍肉制品深加工发展。
  散户养殖是养殖技术推广的障碍。散养户在生猪生产过程中,以粗放养殖为主,科技水平较低,抗风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