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土家族哭嫁习俗盘点

2023年08月12日

- txt下载

“哭嫁”、“背新娘”、“抢新娘”……没有参加过土家族传统婚礼的人真的难以体会本该喜庆祥和的婚礼会有这些忧伤和惊心动魄的场面。走进土家族,你才能恍然发觉这传统的婚俗背后,流淌的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浓郁的民俗特色。
土家族哭嫁习俗盘点
传统婚礼中,“哭嫁”是婚嫁仪式中的重头戏,对着亲人悲歌恸哭,直至挥泪上轿,是每个新娘嫁人的必经阶段。时至今日,“哭嫁”的婚俗逐渐消失,只是在一些偏僻山区的汉族及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个婚俗。如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最典型的便是湖北、湖南的土家族。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
01 哭嫁溯源
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四种婚俗:
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
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
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
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正是由于这种婚俗背景下,折射出了土家姑娘不自由的婚姻以及悲惨的命运。于是,土家姑娘利用哭嫁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通过哭唱的方式,将隐藏在心底的复杂心理、细腻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反对包办婚姻的怨愤;二是与亲情道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三是对未知生活的隐忧与惶惑;四是亲人用哭对新娘表示祝福和劝解。
02 哭嫁形式
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多则半月、半年,短则三五天,除开出嫁那天,其余均在晚上哭。戴花酒夜哭得最为隆重。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
哭嫁时,父母、至亲女性以及同村姑娘都前来陪哭,以示惜别难舍之情。哭嫁者坐在闺房床头,一般是两人对哭,由待嫁女先哭,亦称为“独唱”。中间由嫁女请唱,称之为“伴唱”,实为“对唱”,后为“合唱”,众亲女性与嫁女“互唱”。
如果婚姻不称心,新娘内心不情愿,那哭声就显得悲伤,是真哭,是对不合理的旧婚姻制度的哀怨和控诉;如果新娘心里高兴,对婚姻很满意,那哭声平平,意为假哭。
倘若新娘上轿时哭不出来,娘家人还会劝新娘哭,再不哭,母亲就要上用“打”或“拧”的方式逼新娘哭了。因为在古代新娘不哭嫁,意味着这门亲事不吉利,婚后日子不美满。
03 哭嫁歌
土家族不仅延续着哭嫁的婚俗,还有《哭嫁歌》流传至今,当地甚至将《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哭嫁歌》最初是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靠口耳传承,现在用汉语哭嫁也很普遍了。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哭嫁与婚礼仪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哭嫁歌》既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土家族哭嫁习俗盘点
现在,在婚姻自由的土家族,姑娘们结婚时也还保留着哭嫁,只是这仅仅已衍变成一种简单的仪式、文明的象征。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