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中小学需要更多“工匠型教师”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载

中小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干活者”,原本就是匠人。可是受“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高大上”口号影响,不少教师忘记了初心,丧失了耐心,迷失了方向,备课照搬参考书或名师教案,“上课满堂灌,讲义满天飞,考试连轴转”,面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不但麻木不仁,还避而远之,应试顽疾久治难愈。
应试教育之所以作祟,其实是教师缺乏对教材、同行、学生和自己的用心研究,尤其缺失对课堂教学和学科习题一丝不苟的打磨态度,也就是丧失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笔者难以忘怀的是80年代初,本区有名望的几个教师,人们都称他们为李三角、王代数、杨历史等,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智慧执著地融入学科教学,从教育教学理念的跟进,到课堂肢体语言的斟酌、每句话的说词、每个眼神的传递、每堂课板书的设计、每道例题的挑选、每次作业的布置……几十年如一日,臻于至善地追求教学品质,尽力减轻学生负担,以赢得学生的真正青睐和喜欢。
又如笔者所熟悉的某物理特级教师,在高中三年,除了要求学生读书和实验、参加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每天只布置1道题,而且对每道题都如痴如醉地反复改造、加工,精雕细琢,致力以一当十,坚持以习题改革来撬动教学改革,而且每年所带领的班级高考成绩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当下社会呼唤教育创新驱动,希冀学校培育教育新动能,这就倒逼教育教学转型,所以学校亟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型教师”。
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宽松的环境。环境宽松,是放大教师个性特长、激发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要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从教师荣誉体系的构建和激励到学校文化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工匠型教师”的脱颖而出创设优良环境。
一要出台刚性政策。坚决废除升学率排头的错误做法,真正给学校和教师松绑,并引导学校大胆创新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教师沉下心来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对“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师,优先评先、考核、晋职和发放绩效工资等。
二要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切忌快速催生,尤其不要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子”。否则,教师即使获得了名师、特级教师等雅号,其“果子”也是苦涩的。
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校长担当教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其实,学校不乏有特长的教师,有些教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些爱好读书和写作,有些擅长于班级管理,有些编题解题能力超强,有些爱好动手,有些偏爱乐器,等等,这就需要校长具有发现教师特长的慧眼,研究出适合他们成长的机制。当下教师培训和考核的“高、大、全”,扼杀了教师的特长,致使师生成了千人一面的应试“棋子”。因此,校长要转变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千方百计搭建教师多元化成长的平台,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激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并为他们做精和做绝自己的特长“保驾护航”。
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打磨一堂堂好课,既能积淀自己的思想,也会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同时与同伴互帮互学。学校要打造人人发力的教研“动车组”,引导教师积极开展随性教研,鼓励他们不拘形式地开展各类活动,让随时随地、面红耳赤的争鸣交流成为教研主流文化;要依托互联网,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推动推门听课,相互“捉虫”,敢于揭短、暴露问题,并及时跟进,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干活”能力。
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定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工匠型”教师的成长和成熟路径虽然很多,但是耐心是必备的心理品质。耐心意味着要守住孤独,要经得起诱惑,要道法自然,要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教师要先唤醒自己的良知和觉悟,坚持不懈地读书、思考、实践、跟进和创新,刻苦修炼育人能力,只要教师认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