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惠民小吃马蹄火烧介绍

2023年10月10日

- txt下载

小面盆里炒熟的是面酥,大面板子上排成溜的是面花,老式炉灶里烧的是锯末,惠民县城马蹄火烧老作坊还是老样子,只是端篦子的女人老了,揉面的孩子大了。庆幸的是,这个让惠民游子一步一牵挂的老作坊依然活着,那熟悉的香味依然飘着。
马蹄火烧是鲁北各种面食中的一种,多流传于惠民、商河一带,手艺人也说不清它有多少年历史了,但老惠民人都是吃着这个味儿长大的。所以叫马蹄火烧,是因为这种烧饼形状像马蹄,吃起来嘎嘣带响,活像哒哒前行的马蹄。
老作坊里一般是两个人守着。制作者将发面搋好,揪一块发面,用木板捞一大块面酥,涂抹在面花上,卷成面酥馅,再将馅像包包子一样包进另一块发面里,做成火烧生坯,一手扶着生坯,一边摁压一边旋转,很快一个马蹄就成形了,沾得芝麻粒儿,用勺子背一个个托进这土灶,粘在炉壁顶上,灶底锯末细细地燃着暗火,慢慢地煨,不到三分钟香味就飘出来了。这香味,这色泽,火候和时间的掌握靠的全是手艺人几十年的经验,有丁点错就不是正味儿。
这圆面儿微鼓、外焦里香的马蹄火烧有红、白两种。红马蹄用红糖水沾芝麻,白马蹄是清水沾芝麻。清代《北京生活彩图》有一幅赏吊炉烧饼图,上面的释画文字称: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沾芝麻,放在泥炉的铁盘内,少刻即熟,名曰吊炉烧饼。
纱厂效益不好那几年,亏得这个手艺养家了,老作坊的主人高法莲守着她的大炉子二十个年头了,文安路上的这个小作坊装满了高法莲母子手脚不停的忙碌。眼看着出锅的火烧,刚被篦子端出来,来不及进簸箩进筐,就要卖净了。
这样的门头在惠城有十四五家,光俺家的亲戚就十来家。县一中门口那是俺侄女的店面,学生们疯抢,根本做不出卖,高法莲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马蹄火烧比包子还便宜,学生、农民工、普通市民都拿它当饭吃。高法莲提到惠民镇中学要给学生订早餐,但这四五千个的量,几个作坊合着做都交不了差,俺还不能耽误街坊老主顾吧,也就不敢接大活。
这个活就得两个人死盯,一人擀面一人看炉子,别人要帮忙都插不上手,高法莲早晨四点就得到店里点火搋面。饭点一到,屋里挤得噔噔的,都腾不出手来收钱,老主顾都是自己在钱盒子里找零钱。高法莲的讲述里,马蹄火烧的小作坊装的不只是刚出锅的热气,还有浓浓的市井人情味。
一个个手心里的撺弄,一斤斤锯末的微燃,一篦子一篦子的熏烤,出来这马蹄火烧独特的金黄和酥香。电力、天然气早已普及的今天,现代文明却帮不上赶做马蹄火烧的手艺人。仅从燃料来说,油性大的松木柏木会破坏烧饼的香脆,做家具的榆木、槐木锯末才是最适合马蹄火烧的炉火。一天不住脚地忙活,也只能烤制出千余个火烧。这全靠手工制作,受累不少挣钱又有限的乡土老作坊还能走多久?每一个惠民人都在心里问,但它依然实实在在地鲜活。
马蹄火烧香味到哪里,惠城人的记忆就到哪里。随着惠民人的远行,马蹄火烧也上天津下广州,甚至走出了国门。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惠民青年,每次返乡都要带走一箱子火烧,并将它介绍给外国朋友。一天有采访,记者看到一家去济南串门走亲戚的市民,他也选择带一箱马蹄火烧作礼物。而离乡打拼的惠民学子们更是挂牵着家门口的火烧铺子,想起窗口飘出的香味儿就想起了家。随着惠民县护城河景观的修复,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会乘着旅游这条船走出去,相信惠民马蹄火烧的香味也会越飘越远。
下了学的孩子一路小跑,驼了背的老头一步一点头,当了娘的妇女提起布包就往前奔,他们这是要赶点惠城马蹄火烧的热乎气可不等人!这马蹄火烧泛着金黄,透着喜庆,硬嘎渣又脆又香,十几层面瓤酥而不腻,八九个芝麻粒就能舒心养胃。迎着初升的太阳,捧上五六个火烧,就着萝卜条,甭提多美了!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