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七拱米介绍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载

七拱镇,有阳山南部粮仓之称。
从县城出发,20公里的乡路在绿树夹道中蜿蜒而至。发源于石羊楼山的七拱河,穿行七拱镇而过,安静地滋润着这方水土,与粤北地区的乡镇比较来看,七拱是个富庶之地。
冬日的午后,七拱的新圩街头,卖豆腐仁的档口热闹起来。
这家豆腐仁开了20多年,老板娘每天准备1000块豆腐,早上9点到下午1点,卖完就收,过时不候。热腾腾的煎炉上,豆腐仁被一块块丢进煎锅,一缕炊烟 冒起,伴着松炭火苗的清香。老板娘用剪刀娴熟地翻着煎得金黄的豆腐,有时看到来的街坊带着几片五花肉,不用多问,老板娘接过五花肉,跟豆腐一起煎上。
每天这个时候,新圩村民们到卖豆腐仁的老板娘这里报个到,围着老板娘的煎锅,就点小酒,就吃上豆腐仁了。冬日暖阳洒在新圩街头,时间安静地从每个人身边流淌而过,村民们这二十几年来的习惯依旧不改。
据说,当地山泉水矿物质丰富,水质偏碱,用于制作豆腐的大豆一定要七拱所产,这样的原料才能制作出香滑软嫩、口感独特的七拱豆腐。
到了七拱,热情的七拱乡亲会端上一碗软滑浓香的七拱米饭,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七拱米是乡亲们引以为豪的作物。七拱米的学名叫七拱香粘,全镇 15000亩的种植面积,年产7500吨,因为独特水质而米质洁白,煮出来的米饭浓香可口,在粤北地区和珠三角一带久负盛名。
用七拱米做成的大碗糍,是当地享有盛誉的小食。做大碗糍的阿婆,不知不觉做了十多年。一碗分成两个,一个五角,油锅中滚烫的大碗糍相当诱人,每天都有街坊在这里等上个把小时,才能买到。
七拱的富庶之处还要看有广东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学发公祠。公祠位于七拱镇大禾岗,是当地不能错过的"私家古堡"。站在它面前,很难不被建筑群宏大的气 势所震撼。公祠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逾万平方米,属粤北之最,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 有。
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联。十一匾中,国民党党政军要员余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各占一,清广雅书院(广雅中学前身)生员,末科榜眼朱汝珍占七;十三联则全为朱汝珍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学发公祠除具有客家建筑连体排屋的特点外,还大胆地引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前座还是古墙木雕窗,后座变成了圆拱型的教堂式洋房,两座相隔 不过三米;这一秒你还流连于透光的四方天井,下一秒却登上了西洋韵味的露天阳台中西风格既有区分又有结合,让人忍不住赞叹设计者的智慧。
公祠由晚清到马来西亚谋生的爱国华侨朱海均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始建于1923年,1935年基本落成。在公祠里,你会看到尚未完工的半成墙体,由于没有屋顶,墙面已被剥蚀,一片残垣断壁;屋内也有未来得及使用的水泥和砖块,凝固在某个墙角。
当地人介绍,建筑未完工是因为朱海均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支持抗日。在上海保卫战后的1937年8月17日,他率先汇出1万元军费,成为首位马来西亚主动捐 资抗日侨领,引起侨界轰动而一呼百应。整个抗日期间,他先后捐款共五万元,购买公债储蓄券各数万元,并将国内全部存款转入中国银行,任由祖国调用,几至库 藏全空,堪称马来西亚爱国侨领第一人。
学发公祠目前尚未完全开放,但仍有摄影爱好者、影视拍摄组和游客慕名而来,流连于这片建筑群中
七拱名片
七拱镇,民国时称七拱区,后改第三区。建国初,仍为第三区,1952年改七拱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区。1987年建镇。位于阳山县境南 部,距县城20公里。七拱镇是全县三个中心城镇之一。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其中圩镇建成区面积800公顷。辖1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居委 会),462个村小组,总人口6.8万,为阳山县的主要侨乡。乡镇企业有陶瓷、铸造、电力、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蚕桑,特产七拱优质米。繁育 优质淡水鱼苗。特产主要有淮山、七拱米、砂糖桔、冰糖桔、粉葛、沙田柚。南海(阳山)产业转移园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目前,共有10家企业进驻,5家 已建成投产,年产值约12亿。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