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

2023年10月24日

- txt下载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观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日出的录像片断或者有关的挂图、一段优美的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要求
  1.请学生自由读读“导读”的要求,交流:从“导读”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二、谈话导入
  1.大家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日出的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从一些重点的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日出的录像片断)仔细观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样。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出的壮观,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作铺垫。]
  4.提问、交流:(1)课文读到这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了吗?
  (2)作者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感情朗读。
  1.让我们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景象。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请部分学生朗读(可配乐),大家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日出的美和壮观。(在此环节后,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背诵。)
  3.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和作者形成共鸣。]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阅读其他的描写日出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大家一起欣赏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2.你们抄写了哪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意图:鼓励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
  二、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1.同学们抄写了这么多喜欢的词句,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受到启发。]
  三、背诵课文
  1.课文写得这么美,想不想背下来?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指名背诵。
  四、扩大阅读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日出的文章,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2.各小组推荐喜欢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搜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扩大了阅读量,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六、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12小节,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哪儿……哪儿……”“很快)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不管……不管……总是……”)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三、展示反馈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
  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四、点拨提升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当堂检测
  写几句话,夸一夸想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作业
  1、造句: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2、小练习册
  板书:
  3白杨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教学反思:
  优点:我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时,学生明白了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巧妙。很不错。
  不足:小练笔中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引用课本中的词句上,自己不发挥。
  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多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必须去,齐读课题。
  2、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我是谁?
  我必须去干什么?
  我为什么必须去?
  ……)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想怎样找到答案呢?(读书)
  对呀,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用喜欢的方式把生字条中的生字读熟。
  3、认读词语卡片,理解词义。
  4、认读生字卡片。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读2— 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爸爸的电话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2)李丹多想看马戏表演呀,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现出来,谁来读一读,体会李丹心情的复杂变化。
  (3)指导学生读出李丹的犹豫。
  (4)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哪儿看出来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4、讨论: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怎么做?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发生过不讲信用的事情?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五、教师小结。
  “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警句,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摘抄。我也希望从今以后我们都能向李丹同学学习,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尽力办到。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2、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3、学生书写。
  4、同桌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1、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2、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3、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
  2、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
  3、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
  5、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进程】
  (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流程,推进教学进程。)
  一、展示课件封面
  优美画面配以名乐名曲,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二、“学生复述故事”为话题引入
  请两位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点击出示主要情节内容,然后,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让学生明白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⑴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⑵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5、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7、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9、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字幕: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2、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诵读提示
  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强烈而又深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全诗感情的基调和变化。
  二整体感知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三鉴赏要点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也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关键。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