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2023年10月24日

- txt下载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燕子过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闭莆毡究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备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庇胮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庇肁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倍链视铩
  2卑涯闳衔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绷废啊#ㄑ∽匝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倍量挝摹#ㄑ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毖嘧庸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学,小组交流。
  3毖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蹦阍敢庾约阂渤晌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北硌莺螅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比梦颐腔匙啪磁逯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说两句话,请你们仔细听,对你就鼓鼓掌。不对,你就摇摇头。
  第一句:我们是好朋友!同学鼓掌。一下子让我拥有了这么多朋友,我心里都乐开了花。
  第二句:你们上课听讲真专心!
  师:看大家这么有精神的样子,我们就准备上课了,好吗?希望客商我们能专心学习,也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认识安培
  师:刚才,我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新朋友,太高兴了。我啊,也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你看(出示安培的图片)一起来喊喊他的名字
  生:安培
  师:安培到底是谁?又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你认真读读这句话你就知道了。
  指名读
  师:第一次读就能读正确,真棒
  指名读
  师:最后半句不着急再读一次吗?
  生再读
  师:现在你能用这个句子来介绍一下安培吗?
  句式训练:安培是 。
  生1: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生2: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要是把红色的这两个词读得重一点就更好了。
  初读,了解故事梗概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安培因为做事情太专心,而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故事的题目就叫《“黑板”跑了》,请你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读?
  指名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冒出许多小问号来?
  同学提问
  师:黑板怎么会跑呢?黑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还能不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会问的人就一定很会学习。就让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请先看读书要求:
  1、 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语圈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边读边考虑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明白了吗?赶紧从课桌里拿出课文纸大声读起来吧。
  同学读课文,教师将难读的词语打到课件上。
  车辆 只顾 衣襟
  掏出 车厢 后壁
  演算 情不自禁 聚精会神
  师:看到大家一遍接着一遍读课文,我都不忍心打断大家了。可是我很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告诉我呢?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怎么会跑呢?
  生1:因为那不是真的黑板,是马车车厢的后壁。
  生2:马车跑了,马车的后壁就跑了,黑板也跑了。
  师:读了课文还不够,还要会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车辆 只顾 衣襟
  掏出 车厢 后壁
  演算 情不自禁 聚精会神
  师:谁能来读一读第一行
  指名读
  师:衣襟这个词语特别难,谁能念?
  指名读
  师:知道什么是衣襟吗?看,老师这里(手指着自身的衣服领子),这就是衣襟,现在知道了吗?
  生齐答:知道了。
  师:现在谁来读读第二行
  指名读
  师:清楚又响亮,最后一排最难了,谁有勇气来挑战?
  指名读
  师:能把这三个词语念得掷地有声吗?
  指名读
  师:其中有一个词演算你知道是怎么样算吗?
  生:在黑板上一边算一边画
  师:张老师找到了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再想想什么是演算?
  出示: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生自由读句子,指名交流
  师:演算就是要找一个地方把一步一步写下来,现在你知道了吗?我们要把拦路虎一个一个消灭,我指一个大家读三次。
  师:瞧,我们多能干,一会儿功夫就把拦路虎都消灭了,要是再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棒了。现在请同桌小朋友你读一节我读一节,互做小老师,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好帮帮他。要是有难读的句子老是读不好,就把它划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读。
  生互读课文
  师:有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没有同学举手
  师:老师刚才看到一个小朋友有一句话读得不是很好,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句子:
  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师:这个句子很难读,老师用了一些记号来协助大家,看能不能行了?
  出示句子:
  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师:有了我的协助,你能读了吗?
  指名同学读
  师:比刚才进步多了,谁能再来读一读。
  个别读
  齐读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句子,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出示句子:
  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情不自禁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师:这个句子里,有个词语形容安培特别专心,你发现了吗?
  生:情不自禁
  师:这是形容安培不自觉得跟着马车走了。
  生:聚精会神
  师:这回找对了。谁的小脑袋里还有4个字的,形容考虑问题特别专心的词语?
  生:专心致志(师在黑板上贴出词语)
  生:全神贯注(师在黑板上贴出词语)
  生:一心一意(师在黑板上贴出词语)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把它们放进记忆贮藏室里面。
  细读:抓住“黑板”,学习安培为什么想找一块“黑板”
  师:现在让我们来做做小小侦探家,仔细读读课文的3、4、5找出有关黑板的句子,用横线把它们画下来。
  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句子,师巡视。
  师:有人已经找到好几句了,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你找到哪几个句子就来交流哪几个句子。
  指名交流
  生读: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
  出示句子:
  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
  师:你找到了这一句,还有吗?
  生:算着算着,这块“黑板”跑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
  出示句子: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跑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
  师:你找到了这一句,还有没有?
  生: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情不自禁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出示句子:
  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情不自禁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师:还有两句你能找到吗?
  生: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身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出示句子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身快追不上了。
  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我给这5个句子涂上了三种颜色,每一种颜色的句子分别在讲什么,请大家想一想。
  出示:
  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跑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
  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情不自禁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身快追不上了。
  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师:你看,这些句子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请你再读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读句子。
  师: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同学举手
  师:第一个我来说吧,你看,第一句我就说黑板竖着(板书:竖着)第二个你能来说吗?
  生齐说:黑板动了(板书动了)
  师:最后呢?
  生齐说:黑板跑了(板书跑了)
  师:小朋友们,安培再街上一边散步一边考虑数学题,他发现一块竖着的黑板,就马上演算起来,后来黑板动了,安培还跟着黑板演算,最后黑板跑了,安培追不上了,他才发现那是马车车厢的后壁。
  师:这竖着的黑板是为安培准备的吗?他为什么要去找这一块竖着的黑板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找到答案马上举手。
  同学自由大声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犯了一个错误,老师要求大家默读,他为什么要找一块黑板?
  生:他在衣襟上画着怕忘记了,就想找一块黑板。
  出示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身的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一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
  师:谁能边想象边来读这个句子。
  同学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安培一边心算一边在衣襟上画呀画的样子了,谁愿意来做做安培?指名读
  师:你一边画一边心算再想什么啊?
  生:数学题,很难算
  师: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好像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
  出示句子:同学接读
  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头朝前走。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呢?出示
  出示句子:
  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
  师:读出安培喜出望外的心情来
  安培都高兴地喊了出来了,
  出示:
  太好了! 。
  他会喊些什么呢
  生:我可以演算这个题目了
  生:我想找黑板就找到了
  师:他还是一心想着数学题,我们都知道这个是马车的后壁,可是安培为什么不知道呢?
  出示句子
  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再黑板上 地演算起来。
  你能把形容专心的词用进去说一说吗?
  师:原来是安培考虑数学题太专心了。所以才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作黑板。那黑板动了,甚至跑了起来,专心的安培又是怎么样的反应呢?大家可以课后再去读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自身去学学。
  写字,学习安培的专心
  师:最后让我来学学专心的安培,专心得来写写字。
  出示生字:
  考
  师:看这是什么字?认识这个偏旁吗?这是考字头。要写好这个字得注意笔顺,请你找到课后练习2考的'笔顺,自身先书空一下。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它放到田字格里了,先写考字头,竖在竖中线上,再写横、竖折折钩。请你们也把考字放进田字格里。注意头正、身直、臂平、脚平。
  出示生字
  而
  师:课后请大家也用先书空,再看田字格里的位置,自身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根据本学期区英语教研室工作安排,10月22日我校将与宝塔、淳溪小学三校进行协作区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同时结合我校英语教研组的计划,决定举行英语四年级新教材对话板块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英语教师。
  二、活动内容与方式:
  1. 主要针对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5 Our new home内容进行设计,课型为对话教学:Story time,1课时内容。
  2. 参赛教学设计以Word文档为主,辅助教学PPT课件内容。具体包含内容参见附件。
  3. 格式要求:⑴所有参赛教学设计须采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提交纸质稿和电子稿(Word文档文件及辅助电子课件);⑵页面设置请使用A4纸,行距为20磅,正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
  4. 10月8—9日用压缩文件形式将参赛作品发送给教研组长,邮箱:[email protected]。QQ:1111111。
  5. 10月10日进行现场教学设计展示评比活动,每位参赛老师根据PPT课件阐述各自教学设计。请各位英语教师及时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活动。
  三、活动要求:
  1. 教案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符合英语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多个维度全面考虑;教学方法应注重学法的指导,激励评价;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重视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2. 参赛教学设计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必须标明出处。凡发现有雷同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 评审由全体英语老师共同参与互评,并要求经验丰富的李玉堂老师进行点评指导。评审组坚持公开、公正,本次评选设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附件: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 学 校
  设计主题
  1.教学内容分析
  2. 教学目标分析
  3.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 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后要说明设计意图)
  步骤1:
  设计意图:
  步骤2:
  设计意图:
  步骤3:
  设计意图
  5. 教学板书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
  ⑵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2、能力目标:
  ⑴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⑵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⑶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3、德育目标:
  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街头吆喝录音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语训练,揣摩描写吆喝的语言,体会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体验与反思,记录整理家乡的吆喝声,为拯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录音带,学生品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设计(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设计(三):
  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
  囿(yu) 钹(bō)招徕(lái)铁铉(xuán)
  饽荠(bí qí)秫秸秆(shú jiē ɡǎn)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连街头吆喝都能写得如此有滋有味,确实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3:如今有一种大文化观,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上动人的一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街市,吆喝声不绝于耳。
  ……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2、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3、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板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
  ⑵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⑶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⑷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⑴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有: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基于以上分析,课文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课文先从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写起,转到口头叫卖,第4段总领全文,“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脑”。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经过作者的精心组织,纷纭杂乱的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
  全文结构图如下:
  ⑵在这一部分只介绍了“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因为各种吆喝实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能体味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于是作者只是择其要者加以简介。同时在最后四段对种种吆喝声做了一番归类概括的工作。
  从全文看,作者有较高的对材料加工裁剪的写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本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⑶作者上文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声“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这样写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风趣。
  ⑷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视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卤煮喂,炸豆腐哟”……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如:“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五、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对街头吆喝声的调查记录工作。然后对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六、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