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联合门诊为何不被看好?

2023年11月01日

- txt下载

(上海市肺科医院影像科主任 孙希文)
半年前上级管理部门要求医院开设联合门诊,于是我院同时开设了小结节联合门诊、弥漫性疾病联合门诊、结核病联合门诊、肿瘤联合门诊。就是说,从2013年12月起,每周五下午1∶30,病人可以看联合门诊了。
小结节联合门诊要求影像科、胸外科、肿瘤内科参加,弥漫性疾病联合门诊要求影像科、呼吸科、病理科参加,肿瘤联合门诊要求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参加,只有结核病联合门诊只要求三个副主任医师参加。悲催的影像科,成了联合的主力,每周要参加三个联合门诊。但由于实在抽不出医生,最后经过协调,肿瘤联合门诊换成病理科,我们减掉一个;同时为了节约人力,行政部门把两个门诊放在同一时间、隔壁诊室,便于出联合门诊的影像科医生两头跑。
难以做到名副其实
先说弥漫性疾病联合门诊。刚开始的时候,呼吸科、病理科医生很热情地等在诊室候着患者,我在隔壁小结节联合门诊候着,然而半年过去了,这个联合门诊越来越萎缩。分析原因,可能因为三位医生看这个病与呼吸科一位医生看差异并不大,而患者要掏3个挂号费的钱,多花钱没变化,患者自然不肯。
再说小结节联合门诊。我们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60元挂号费可以同时看三位专家,而且医保可以报销。放眼上海,相对于不少大型三甲医院动辄300元、880元的特需费,可谓便民利民。有关部门出台此规定,也的确是希望能让老百姓不用掏太多钱就可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初衷很好。
按规定,每次预约患者限30人,时间90分钟,平均每3分钟看一位病人。外科医生记录病史,影像科医生读片,肿瘤科医生开药。由于费用低,只有影像科的大牌专家出诊,胸外科、肿瘤科排名前三的主任均不出现,于是经常变成影像科专家唱独角戏。
说实话,大家对这项新增的任务感觉负担很重。现在,演变成医生常以各种借口不参加或中途离开,联合门诊难以凑齐三个人。
缺少一道筛选关
出门诊过程中遇到很多让医生头大的事,排名第一的是患者存放图像的介质五花八门,甚至有的患者空手而来,理由是“上海医联工程不是已经宣传实现全市联网好多年了吗,你们应该调得到我的资料啊”;再有就是图像大小不一,太小的图像无法诊断。对这些情况,我们只能好言相劝,这既浪费病人的钱财,也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其次,遇到手里拿着打印成册资料的患者,我们直发晕。这些资料常常有各医院的专家意见,病人希望医生能详细讲解并标注结节形态和部位,分析是恶性还是良性,二者比例如何。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医生的结果是“稳”字当头,结果就会出现下列情况:第一种情况是“3=2”,比如外科医生请内科医生随访治疗,内科医生请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影像科医生左看看、右看看,尿遁,回来一看,患者一脸无辜还没走等待处理意见,只好说短期随访复查CT或请内科穿刺再决定。第二种情况是“3=1”,有时遇到内外科医生都特别客气,对患者吹嘘影像科主任如何厉害,号贩子倒号要加到800元,然后他们两个尿遁,我一个人硬着头皮处理。第三种情况是“3=3”,外科医生要手术治疗,内科医生要抗菌治疗,影像科医生说不需要治疗。患者纠结了,最后医生们论资排辈,谁资历深谁的意见被打印后交给病人。
让医生更感压力
联合门诊也给医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医疗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应付联合门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所有出诊医生都承担着病房的医疗工作,出这个门诊属于额外义务劳动。出诊期间病房工作延误下来哪儿行?结果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内科医生经常因病房值班、抢救、查房等工作没人替代急得抓耳挠腮;外科医生经常穿着手术服从手术台跑下来看门诊;影像科医生更惨,不得不在下班后留下来处理报告。我认为,让医生如此超负荷工作,很难长久坚持。
不过,联合门诊也确实能给病人带来好处,其中最大好处是住院速度快,因为这些患者属于经过了多位专家诊断评估的“优质资源”,管床医生可以不必犹豫当场开具住院单。第二个好处是,医生的诊断不会过于偏颇,避免视野狭窄,另外两位其他科的医生可以发挥监督和互补作用。
我心目中的联合门诊应该是:为百姓解决医疗难题的场所,为医院培养后辈人才的中心,让医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