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新闻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规避研究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载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论文从媒体本身、受众、社会多方面原因出发,对反转新闻进行研究,从“反转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引导社会合理应用反转新闻的积极效应,做到趋利避害。论文同时也呼吁媒体、公众、社会、技术、政府多方面合作,力求将“反转新闻”的负面效应最小化。
第一章 反转新闻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反转新闻的概念
“反转新闻”是在网络迅猛发展的近几年里伴随着新媒体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闻现象,目前对于它的界定,在国内并没有一个已经统一的说法。它主要是指一个热点新闻的出现引起庞大的舆论之后,又立刻转变风口,之前的受害者变成加害者,而加害者转变为受害者的彻底颠倒性情况。反转新闻并不是近几年才产生的,通过查询有关文献可以发现,早在 2006 年,国内学者王云峰发表的文章《“爱情魔方”——反转剧的引进与本土化策略》就第一次将“反转剧”的概念带到大众视野中,当时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了一档综艺节目,节目的内容主要是“以意想不到的反转情况为结局”,针对这个内容王云峰在文章中对反转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反转新闻”通常也被称作“新闻反转剧”、“逆转新闻”。从本质上来讲,“反转新闻”是一种新闻传播现象,它和其他的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产生基于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话语权的增加以及接收传播信息方式的大幅度改变。
北京青年青年报副总编辑刘峰曾尝试定义反转新闻:“就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也就是说,“反转新闻”有一个特点:对最初事实方向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并没有特定的次数,可能是一次颠覆,也可能多次颠覆;学者黄楚新、王丹将其定义为“媒体在不同的时间,关于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其内容有着较大的出入,新闻报道内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受众的立场随报道内容急速两极转变的新闻传播现象。”
........................
第二节 反转新闻的类型
为了保证分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样本为 2016 年和 2017 年来自人民网、凤凰网、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网的年度票选,一共 20 起,非任意筛选。在分类的过程中,作者会分析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始末、传播情况、最后真相以及新闻类型等,力求给出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反转新闻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媒体方面的原因
一、议程设置推动舆论关注
议程设置功能最早来源于美国传播学家 M·E 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 1972 年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媒体设置的是什么样的议题影响着大众关注的事件。传统媒体通常是指的广播、电视、报刊等为代表的媒体,多是官方舆论的“喉舌”,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新媒体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提出来的,它的兴起基于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不一样的传播模式,并拥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开放性强等特点。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媒体给受众发布什么样的新闻,受众所接触到的就是什么样的新闻,尽管新媒体的信息自由度已经相对传统媒体有所增加,但是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有一些媒体却为了利益参与虚构、策划新闻,就像 2017 年“14 岁男孩被哈佛录取”事件,最后证明只是宣传的需要,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素养令人担忧。新闻从业者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和“监督者”,如果新闻从业者都不忠诚于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么反转新闻的出现也就是一种必然的情况。
二、媒体过度竞争导致浮躁
随着新闻数量爆炸式增长,媒体之间开展了一场持续性的争夺社会“注意力”大战。受众每天都会被推送大量的信息,而推送这些信息的媒体为了能够让信息更吸引人们的眼球,会着重选择一些有话题性有争议性的事件,由于这些新闻事件本身极具话题性,大多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大、媒体热情高,舆论在演变过程中多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和极端变化性。
.........................
第二节 受众方面的原因
一、刻板印象导致的情绪偏向
刻板印象本是印刷术语,指的是印刷铅板。美国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在 1922 年的著作《公共舆论》中将其引用并指出“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之后开始被引入了传播学的领域,用来解释人们对世界错误的观念和偏见,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习惯先入为主的去认识周围的事物,比如认为北方人高大豁达,南方人小巧儒雅;认为沿海城市发达,内部地区落后等。
网民是舆论的主体,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单独的个体,网民的网络行为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和价值观都会在网络上有所呈现。而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不同之处在于,它缺乏自有的管理机制,在匿名的保护下,道德体系相对比较混乱,自律的环节也出现了一定盲区,加上长期以来,媒体和人们自身认知的刻板印象,在面对新闻的时候对于价值选择就会显得比较草率和盲目了。
例如 2016 年的“山东辱母杀人案”,苏银霞在已经被抵押出去的房子里被吴学占追债,并且受到侮辱,其儿子于欢目睹母亲受辱,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将四个催债者捅伤,其中一人不治身亡,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新闻一经爆出,引起一阵全网愤慨,人们在粗略读了事件之后自动带入了一个“需要帮助的母亲”和一个“护母心切的儿子”的弱势群体形象,弱势群体自我保护却被判无期徒刑,网友们在微博、微信四处刷屏表达抗议,认为苏银霞和于欢是无辜的,然而后来新的信息出现,新闻部分反转,苏银霞前前后后欠债几千万并且拒绝还款,其老公早就欠债跑路,姐妹们也都进行着非法集资活动,都在法院的老赖名单之中。
............................
第三章 反转新闻的影响...........................28
第一节 反转新闻的负面影响......................28
一、 媒体公信力下降..........................28
二、公众善意被消耗,社会冷漠感增强.............28
第四章 反转新闻的规避措施.................31
第一节 媒体——做好把关人角色,加强监管....................31
一、加强新闻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媒介素养........................31
二、完善媒体内部管理机制......................31
第四章 反转新闻的规避措施
第一节 媒体——做好把关人角色,加强监管
媒体在人类信息的传播中是信息流通的重要动力,作为“把关人”,它在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媒体被称为社会责任的守望者和监督者。在担负如此重大的责任下,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水准也就十分重要了。近年来迅速增多的反转新闻报道毫无疑问暴露了部分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素养不达标的问题,面对新闻消息,为了时效性和话题性,抢占大众注意力,不经核实就立刻发出,加强媒体的专业性刻不容缓。
在获取新闻线索方面,要谨慎甄别,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现代,媒体从业者从网络上
获取的新闻线索需要仔细甄别,认真核实,避免以讹传讹,到头来做了反转新闻的帮手。
在议题设置方面,媒体从业者需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不能一味去追求点击量和阅读量,追求快速时效强而忽略了求证环节,尤其是一些突出了社会矛盾的事件,媒体的不负责任会导致舆论放大某些事情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总的来说,当媒体公正客观,在新闻的求证和报道中不带有猜测怀疑以及故意引导的语句,让大众的视野看得到全面、客观的整个事件,便能从根源处杜绝新闻后续的反转。
......................
结语
本文对 2016 年到 2017 年的二十个反转新闻进行归类分析后发现,反转新闻产生的原因并非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从媒体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媒体管理不够规范;从受众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自身的素养还不够高,信息辨别能力不强;从政府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还不够。
想要规避反转新闻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要先弄清它的成因,然后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助力:媒体从业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肩负起社会责任,对报道的内容高度负责;受众本身则要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及鉴别能力,不要只看表面就奋力参与评论,理智对待新闻事件;政府则要做好权威风向标,主动进行权威信息传播,同时加强网络信息规范化管理,建立公众反馈渠道,及时解决问题。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也要认真审视它的正面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
总的来说,只有媒体、社会公众、政府多方合力,才能塑造一个完整健康的网络传播系统,给网络以及现实社会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助力。
参考文献(略)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