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亚非文学史.txt

2023年10月05日

  1/4   下一页 txt下载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亚非文学史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
前言
亚洲和非洲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大陆,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地区众多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亚非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学的摇篮。当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混沌蒙昧阶段的时期,在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人,在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人,在南亚恒河流域的古代雅利安人,在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汉人,就已进入了氏族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创造了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结出了世界文学中最早的硕果。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诗歌、戏剧、宗教箴言等等反映出人类童年时期的历史印迹,表现出古代人类为征服自然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重大变革,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最先传达出社会阶级斗争的信息,反映了奴隶们对奴隶制度的不满与反抗的情绪。它代表了古代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人类历史上珍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亚非一些国家和民族,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就开始跨进了封建社会,创造出灿烂的封建文化。到十世纪左右,亚非一些主要的国家、民族相继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高度发展的封建政治、经济、军事,亚非地区出现了一些强大的封建帝国(如阿拉伯帝国、印度孔雀王朝、中国的汉王朝和唐王朝等等),对中古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亚非中古文学随着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发展和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有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还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家的作品;不仅题材多样,深刻地反映了中古亚非的社会面貌,而且形式多彩多姿,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学。亚非中古文学取得了当时辉煌的文学成就,它的优秀作品成为千古绝唱的文学典范,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十五世纪起,亚非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十七世纪以后,亚非地区相继遭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害,到十九世纪,除日本以外大多数地区和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亚非地区进入了近代史时期。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野蛮的殖民统治,亚非优秀文化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有的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虽然如此,亚非近代文学在各民族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专制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仍然取得了新的成就。它在继承东方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民主文学的营养,创造出近代民族文学的新成果。
十月革命的炮声使世界历史发生了转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亚非人民觉醒,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迅速改变政治落后的局面。政治形势的变化,带来了亚非文学新的发展。在广阔的亚非大地上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为争取民族国家的独立、自主,为争取民主、自由的政治局面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等)由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出现,也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有力地配合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亚非各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亚非文学新的复兴。亚非文学已在当今的世界文学百花园里重放光彩。
亚非文学成就很高、影响很大,本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摧残和资产阶级学者“西方中心论”偏见,使亚非文学长期遭到忽视和冷遇,许多优秀的文学仍然埋没在古籍之中,或停留于口头文学阶段,缺乏整理和研究。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整理和研究,是当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教材与《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是姐妹篇。它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几千年亚非文学的发展概貌作一简明的介绍,对亚非文学中有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给以扼要的评述,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亚非文学提供最基础的知识。
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特点,我们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一般写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等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的评介。现代黑非洲文学的发展与亚非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不同,它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新纪元,是世界文学中的新兴文学,因此我们另辟一章作综合的评介。此外,还有一些亚非国家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但由于我们力量有限或材料困难,未能一一介绍,有待今后补写。
本教材是由十五所高等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师共同编写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各执笔者注意吸收了国内外亚非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但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和资料的不足,虽经反复修改和易稿,疏漏和错误仍在所难免,望同志们予以批评和指正,以便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后,再作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协编院校有关领导和其他兄弟院校许多同志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金克木教授、颜保教授,上海复旦大学杨烈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九八○年十二月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一编 古代亚非文学
亚洲和非洲历史悠久,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摇篮。
亚非两大洲的各个大河流域是最早从原始公社制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远在公元前四千纪末至三千纪初,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布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就出现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约在公元前三千纪末至二千纪初,印度的恒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也相继进入了阶级社会。
亚非两大洲的各个大河流域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世界文学的滥觞。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代的埃及文学;在两河流域产生了古代的巴比伦文学;在恒河流域产生了古代的印度文学;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产生了古代的希伯来文学;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的中国文学。此外,在古代东方还有喜特、波斯、叙利亚、腓尼基等也产生了早期的文学。
古代亚非文学较多方面地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至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就其内容来讲,大体上包括了三个历史发展段落的社会现实,即原始公社制社会的社会现实;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现实。在少数国家和民族也包括了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些社会现实。
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文学是古代原始人类在共同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口头文学。这种口传的文学,由于年代久远,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早期作品大都是在较晚的历史时期根据口头流传追记下来的。如远古的劳动歌谣、神话传说等即是。
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由于社会情况的不同,文学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国家,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这类史诗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的历史特点。但由于形成时间的漫长以及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窜改和加工,其内容往往比较复杂。
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尤其是到了它的晚期,随着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增强,广大奴隶和劳动者被剥夺了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因而他们很难有自己创作的作品流传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少数从事脑力劳动的文人,他们或者把口头流传下来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或者自己进行创作。这就为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的杰出作家和诗人大都能站在社会进步势力一边,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批判,对奴隶和平民的命运表示关注和同情。例如印度的迦梨陀娑就是这方面的光辉代表。
总之,古代亚非文学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其中歌颂劳动人民美好理想和愿望,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占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亚非文学不仅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生活比较广泛,在体裁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保留至今的作品有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抒情诗、叙事诗、故事、寓言、箴言、传记和戏剧等等。而所有这些文学样式都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些作品本身就是人民口头创作。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不能不受到人民口头创作的某些影响。因此,人民口头创作不只是古代亚非文学的源头,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亚非文学在它产生过程中还受到宗教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许多作品的内容都含有宗教思想或染上了宗教色彩。比如,古代希伯来文学和犹太教分不开,《旧约》中绝大多数作品都表现了对耶和华神的崇拜;古代印度文学作品也多与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思想影响紧密相联,有的作品本身就是直接宣传某种教义的。同时,人民口头创作在搜集整理过程中,经过统治阶级和宗教祭司的窜改和加工,往往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带有统治阶级的意识。
古代亚非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除我国外,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是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和印度文学。古埃及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它在诗歌、故事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代表作《吉尔伽美什》是已知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对两河流域文学影响很大。希伯来文学总集《旧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收获。《旧约》中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诗歌以及先知预言等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同是欧洲文学的历史源流。古代印度文学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生活比较广泛,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如古代诗歌总集《吠陀》、民间故事集《五卷书》、两大史诗以及迦梨陀娑的戏剧《沙恭达罗》等,都是光辉的成就。
古代亚非文学既是古代东方各国人民的创造,又是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的艺术结晶。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开始时都是在自己的土壤上产生的,后来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彼此间的往来才出现了文化和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国文学的丰富和发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一章 古埃及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为亚、非、欧三洲之交通要冲。早在远古时代,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两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文学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古代埃及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以后,奴隶制便开始居于统治地位。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的事,延续的时间很长,留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大约到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就发明了文字。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称图形文字。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一种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有了文字,就有可能把大量流传在口头上的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
古代埃及人用纸草书写(注:纸草是下埃及尼罗河边的特产。先将芦苇状的纸草茎干剖为长条,再排齐连结成片,最后压平晒干成纸。)。写好的纸草卷起来,扎以细绳,以便保存。这样的纸草卷有长有短,有些作品手稿竟达十几公尺至几十公尺,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在埃及的古朴时期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前2280年),就已产生了歌谣、诗歌、故事和箴言等。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比较突出的文学遗迹有两类:一类是金字塔祷文,即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祈祷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另一类是大臣墓地上的碑传。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民间文学的材料保留了下来。这主要是劳动过程中唱的民歌,如农夫,打谷工,脚夫的歌子,一般都比较朴实、真挚。这些歌子的原文是在古王国的墓壁上发现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前1778年),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如建筑、绘画、雕塑一样,有了很大发展,作品中使用的是由中埃及语提炼的埃及古典文学语言。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民口头创作故事有了进一步发展。埃及的文学史家认为,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最精彩的,它在表达、描绘、修辞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的典范,这是古代埃及文学的鼎盛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90年)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同时还留下不少对神和对统治者的颂歌。
由于有了纸草卷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资料和刻在金字塔墓壁、庙宇墙壁上的文字,近现代的学者才有可能了解、研究古代埃及文学的内容及其发展情况。但多数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传统上把这种荣誉归于虚构的或半神话式的古代智者的名字。
古代埃及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就其形式来说,先有诗歌,后有散文。诗歌包括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等。散文方面则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体作品以及比较丰富的故事和旅行记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许多作品都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就各个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看,文学体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却是以上所列的几类。古埃及文学无论在题材上或在体裁上,都长期地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东方文学。它的传统,在这些文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修筑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这里不仅是后来希腊化世界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征服,成为罗马领土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巴比伦城便是罗马人统治时期建立的一座名邑,是当时的埃及首都。公元641年该城为阿拉伯人所攻占,自此埃及由阿拉伯人统治,埃及文学开始成为阿拉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埃及文学的成就和影响举世瞩目,不论是埃及的或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它作了充分的肯定。古代埃及文学之所以值得提起,不仅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学,而且由于现代文化也是通过希腊罗马而继承了古代埃及的遗产的;古代埃及文学激励了希腊人,使他们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得到了辉煌的成就。同时,通过现代的研究工作也发现了古埃及文学给予《旧约》的影响,以及通过《旧约》而给予现代文学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埃及人自豪地注视着他们的祖先创建的这座伟大的纪念碑,并激励着他们奔向更美好的明天;到尼罗河流域访问的人士,可以领略、鉴赏古埃及人的伟大杰作,会对它产生赞赏、景仰之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诗歌和箴言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最早形式。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作世俗诗、宗教诗和赞美歌等。其中许多是对神和国王的颂歌,有的则是下层群众的吟唱,以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的感情。
古代埃及人以善于歌咏而著称,广大的下层农民、奴隶、城市下层贫民、穷苦手工业者和家奴等人,往往一面劳动,一面唱歌。我们不妨把他们唱的歌曲称作劳动歌谣。他们认为吟唱可以消除身心劳顿,排遣胸中的烦闷。如:
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正站在那儿,
正望着我们呢。
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
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流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象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些歌谣语言朴实,含义隽永,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是他们思想、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当时处于奴隶制之下的埃及社会,它的结构象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塔顶是高高在上被奉为神的法老,法老之下是由官吏、祭司等组成的奴隶主集团。中间为中等自由民,即商人、富裕手工业者、中小官吏以至富裕的农村上层分子。塔底则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以及被奴役的农民;贫苦农民担负着国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庄稼人的歌谣》是写农业奴隶在看到前来监工的“王爷”时的紧张心理,要工头快领着大伙儿干。王爷当然是拥有土地、生产资料、包括农业奴隶本身在内的奴隶主。这里已经明显地可以看出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搬谷人的歌谣》是奴隶们愤怒的抗议,既然仓库已经装得往外溢,大船也装得不能再装,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搬呢?
用笛子和竖琴伴唱的情歌,情侣们往往以兄妹相称,写得非常优美。例如有这样一首:
男:我没病装病,
为的是邻居——我的妹妹
好来看望我。
她见到为我治病的医生,
将会嘲笑我,
因为她知道我的病根。
这是妹妹的家,
但愿我是她的看门人。
即使这会使她生气,
听到她的嗔怪我也感到惬意。
我在她面前,
敬畏地如同孩童站立。
但愿我是伴侍她的女奴,
整天形影不离,
目睹韵华,幸福无比。
…………
女:我的的确确惦记着你,
我的心在急剧地跳动。
爱情搅乱了我寻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该怎么穿衣,
怎么收拾东西,
怎么抹上眉黛,
怎么遍身搽香水?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跳动不要这样急速,
否则别人说我疯疯颠颠。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在思念情人时应能自持,
不要这般心烦意乱、焦躁不宁。
这首远古时代的情歌,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表达了热恋者互相爱悦的纯真感情。青年男子为了能与钟爱的领居姑娘相见,无病装病;为了能和她一起,他甚至愿作守门人,愿变成女奴。女子也被爱情牵扰着,心神不定,又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又难以做到。这种内心独白的对照写法,过了几千年,仍然让人感到它的魅力,感到一对情侣的心的跳动。
古代埃及盛行图腾崇拜,即对某种动物崇拜。各地都有地方神。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赖(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赖”,“拉”,“阿孟”,“阿芒”,“普塔”等,因时期而异。这些称呼有时也指创造天地万物之神。太阳神的译音也不统一,如“阿吞”,“阿顿”,“阿登”,“阿通”等。)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这些颂歌是法老埃赫那通时期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时写成的,其中的一首写道:
他创造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
从他的眼里出来了人类,
从他的嘴里出现了诸神,
为牛群,他创造了青草,
为人类,他创造了果树。
他把生命赋予河中的游鱼,
以及空中的飞鸟,
他给蛋壳中的小鸡以呼吸,
还保存了虫卵的生命。
…………
把太阳神作为万神之王,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来崇拜和歌颂,实际上是对人间的法老的绝对权力的神化。事实上,法老正是被看作是太阳神之子的。这是古埃及人的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这里还可以看出文学是怎样和古埃及的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另一首太阳神的颂诗开头是这样写的:
阿顿(太阳神)颂诗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您是这样的仁慈,这样的闪耀,
您高悬在大地之上,
您的光芒环绕大地行走,
走到您所创造的一切的尽头,
您是“拉”神,您到达一切的尽头,
您使一切为您的爱子服役。
您虽然是那么远,您的光都照在大地上,
您虽然照在人们的脸上,
却没有人知道您在行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象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全诗汉译文共一百二十七行。它热烈地赞颂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代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方面的成就。通过它使我们了解到,古代埃及人所以崇拜太阳,正是因为太阳的光芒普照人类,给万物带来生机。是太阳神即阿顿神主宰了一切,由阿顿神进而产生了阿顿教,对阿顿教的信仰显然是向一神教的方向发展(埃及考古学家艾哈迈德·费克里教授认为,伟大的阿顿颂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肯定有影响,特别是与《旧约·诗篇》第一○四篇对照,两者非常相象。这首颂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西亚的人是非常爱好的。)。
赞颂尼罗河历来是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古埃及就不乏这方面的名篇。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对此更有亲切的感受,他们对尼罗河充满了热爱与崇敬之情。他们编成长诗,用夸张的词句赞颂它,其中有一节说:“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代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首推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麦尔纳普塔(又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据埃及学者推论,该诗约为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作品。《尼罗河颂》共十四节,下面是它的第一节:
尼罗河颂
万岁,尼罗河!
你在这大地上出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导到白天,
你的引导使人高兴!
繁殖拉(拉是太阳之神,被认为是很爱花的。)神所创造的花园,
给一切动物以生命;
不歇地灌溉着大地,
从天堂降下的行程(尼罗河神跨在天上,他的行程和在地上的河相同。),
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
普塔(普塔是创造埃及之神,宇宙的建筑师。)神啊,你给家家户户
带来了光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开发很早。古埃及辉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尼罗河两岸的开发、农耕的发展分不开的。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人们和它关系密切,向它讴歌礼赞,用美好的词句凝成绚丽的诗章,是很自然的。
早在古王国时期,法老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死后世界的种种符箓。在中王国时期,宗教符箓种类增多,而且连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上的各种咒文、祷文、颂歌等的汇集。
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先经历一段冥国的生活,在那里通过诸门的考验以后,才能获得再生的机会。贵人死后用香料涂抹尸体,制成木乃伊,用麻布包好放在石棺里,还要放进供死者阅读的书。这类书有三种:《死者之书》,《下界书》和《诸门书》。它实际就是死者去冥国的旅行指南,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顺利地应付审判,平安地到达“真理的殿堂”,可以在五谷丰登,凉风习习的上界与神同往;倘若得到机会,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个具有全埃及意义的神,最初是植物与水之神,人们从植物每年生长中得出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又把他奉为死者之神。)一样地再生。《死者之书》包罗了古埃及人的思想信仰及其各种细节。从中也可以看到古埃及人酷爱生命、向往欢乐的生活;古埃及人的神学、他们的圣典以及关于来世的概念。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朴素的信念:以永久地活着的形象来表明永恒的生命。《死者之书》无疑为我们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想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显然,在奴隶制社会,绝大多数穷人和奴隶是无力来购置这种《死者之书》的。这本书实际是奴隶主企图把生前的富贵荣华延续到身后世界这一思想的反映。
《死者之书》由二十七篇组成,每篇长短不一,各有题目,下面是第一篇开头的几个小节:
死人起来,向太阳唱一篇礼赞
礼赞你,啊拉,向着你的惊人的上升!
你上升,你照耀!诸天向一旁滚动!
你是众神之王,你是万有之神,
我们由你而来,在你的中间受人敬奉。
你的司祭们在黎明时出来;
以欢笑洗涤了心;
神圣的风带着乐音,吹过了你黄金的琴弦。
在日落时分,他们拥抱了你,犹如每一片云
从你的翅膀上,闪现着反照的色彩。
你航过了天顶,你的心喜乐;
你的清晨与黄昏之舟,在阵阵清风中相遇;
在你面前,女神玛脱高举她决定命运的“羽片”,
阿努的殿堂,响遍了语声,说着你的名字。
…………
诗句写得庄严典雅,气象宏阔,表现出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赖)的无限崇拜。他不仅能把生命和欢乐带给生者,也将把生命和欢乐带给死者,人们生前礼赞他,死后也礼赞他。太阳神既是古埃及人的理想,也是他们的宗教。古埃及的宗教是奴隶主的宗教,是为奴隶主服务的。奴隶主生前死后对太阳神的礼赞,是为了使他们建立在奴隶血泪和苦难之上的幸福能永远延续。
古代埃及诗歌中有许多是赞颂国王的,下面这一节诗是对拉美西斯二世的赞美:
他的一双眼啊,看穿了一切生物。
他就是拉神,他用光线观看,
他比太阳更亮地照耀着埃及,
他比尼罗河更能使国家繁荣,
他给信徒以粮食,
追随他的人他都养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把国王比作拉神,比作太阳,比作尼罗河。国王是人化了的神,而神呢?则是神化了的人。对太阳神的礼赞和对人间君王权力的礼赞,在古埃及奴隶主统治者眼里是一致的。
古埃及人的诗是有节奏的押韵诗,诗句较短,长短相等,有时不只押一个韵,它们往往三四行成为意思完整的一组。诚然,经过几种文字的转译,这些特色还不易被我们领会。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之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之手,甚或出自法老之手,是奴隶主训示其子弟、臣下如何统治人民的教谕;有些则是宣扬立身行事原则的道路格言。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臣普塔霍蒂普到了晚年教诲他的儿子,留下四十多段训诫、箴言,是古埃及教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箴言的内容或对象来说,有的讲个人修身养性,有的讲社会道德,有的涉及国家的政治,有的是宗教轮回说教,等等。古代埃及哲人在那些箴言中提出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道德标准,它的目的在于巩固奴隶制社会。从下面几条普塔霍蒂普箴言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
若要被人称赞,就应避开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种顽症,是种种坏事的动因,是一切恶行的根源。
这是反对贪婪、欲念、贪得无厌的行为的。然而,一切剥削者都是贪婪的。他们一定要从被剥削者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只要能做到,就决不会罢手。这里反对的只是不要侵夺别的奴隶主的利益。下面的一段箴言是讲富贵者怎样保持富贵的一条重要经验的:
倘若你成了高贵者、富裕者,不要忘记被人轻视的穷困的日子。
剥削阶级之中,权力和财富总是处于不断的动荡和再分配之中,你要保持它,就要有节制,要居安思危,不忘当年的贫困日子。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的总结,在阶级社会中总带有阶级性。但也有一些阶级性不太明显,它总结了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如以下三段:
遇事要思考后再去做,不经考虑的举止必将贻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讲话要和颜悦色;宽厚能够克服艰难,暴躁必将搅浑生活。
莽撞者对忠告充耳不闻,视愚昧为有知,视损失为得利,把坏话当作自己的营养品,他所做所为既胡乱而又盲目。
不要被你的知识欺骗,向愚者求教要和向智者求教一样。学问无止境,谁也达不到它的顶峰,没有一个学者能对某门科学不断言。有价值的话比绿宝石还不易找到,尽管这样,你或许在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
这三段话,一段讲办事应三思而后行,不可草率,劝戒人不要骄傲,要宽厚;一段讲忠言逆耳,否则会是非不分;一段讲学无止境,应不耻下问。这里,我们可以从“你或许从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这句话中看出,这些箴言是出自奴隶主的口吻,但它所述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
赫提三世箴言带有政治含义。约在公元前2200年前后,处在人民起义的前夕,国王赫提三世告诫他的儿子赫提四世说:
国王对他周围的人了如指掌;倘若他阅历深,见识广,就可以避免受骗上当,他可以原原本本地认识事物。
不论是伟人之子,还是卑贱者之子,你必须任人唯贤。
你最好仁爱为怀,办事尽力,人们会在心中竖起爱的丰碑。你做了好事,人们对你的恩情永志不忘,并为你祝福,愿你健康长寿。
这些箴言是讲统治经验的。从最高统治者应具备的修养,讲到用人的原则,应当具备的作风、品德等。看来,这位赫提不仅要把王位社稷交给儿子,而且教给他全部保持这个王位社稷的经验,用心是很苦的。
还有些箴言,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和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这种集宗教、道德于一身的箴言文学,为奴隶主利益服务的性质是反映得很清楚的:
人们是拉神的奴仆,他引导人们走上正道。是拉神根据自己的样子缔造了人类;当他听到人们的诉苦和哭泣,为他们创造了世上的一切,为他们安排了监护他们的领导者,拉着他们中弱者的手前进。
古代埃及的箴言文学因为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大量范本从各个时期保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世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到古埃及大臣兼作者普格霍蒂普和他的前辈哲人阿曼努艾鲁所写箴言的痕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三节 故事
故事这种文学形式,始终为古代的或现代的埃及人所喜爱。埃及古代故事起源于人民的口头创作,到中王国时期,随着人们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随着文学事业的大发展,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增多了。这些故事大都叙述主人公的游历冒险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了当时埃及跟海外邻邦往来日益增多。有些故事与历史事件有关,而有些则是虚构的。故事的开头,一般都有“从前有个时候”的那种笼统的年代。
中王国时期第十王朝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注:这个故事的情节,说法很多,大同小异。这里根据《法老时代的埃及文明》一书(埃及教育部审定高二〔文科〕读本,1955年)。)(又译《有口才的庄稼人的故事》),是故事体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这个故事说一个农夫从瓦迪·奈泰隆赶着驮盐巴的驴子到附近的村子去卖盐,半道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的仆从抢光,还遭到一顿毒打。这个农夫到衙门里告状,审判官面对能言善辩、巧于词令的农夫无可奈何,于是将这椿公案转呈法老。法老下旨不予断决,除非这个农夫能提出有理有据、说服力更强的辩词。农夫靠了自己的机智和辩才又作了申诉,最后法老宣判农夫告得有理,命令惩办那个抢劫者。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古代修辞的典范,农民的诉苦可谓妙语惊人。尖刻的奚落、巧妙的暗讽都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不良的时尚和社会弊端。这个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刻画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的生动形象。
《赛努西故事》是根据发生在第十二王朝初年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一部写实作品。故事从王朝创立者阿曼迈哈特一世贺崩的噩耗传出开始。当时由王储赛努西尔特统率的大军正在利比亚沙漠作战。赛努西也是部队将领之一。当他得知法老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惊慌,决定立刻逃走。他向东到达阿里什沙漠,在那里转来转去,行踪不定,最后在巴勒斯坦游牧人的一个头人家里歇脚。那个头人为了使他长期住下,将大女儿嫁给他,并分给他一块最好的土地。头人对赛努西的钟爱引起了一些心怀叵测的邻人的嫉妒与仇恨。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相貌威严、英勇非凡的青年,他找到赛努西,并要他离开。两个对手相遇,赛努西向他射了一箭,正中颈部,又上前一斧子结果了他。
后来赛努西就在那里过着优裕而尊贵的生活,直到他的老年。但他思念故土,每次祈祷末了总是暗暗自语:但愿我能回到家园,我最大的侈望莫过于我能葬在我出生的故土。赛努西思念故国的消息传到了宫中,法老宽恕了他,并传旨准他回国。当赛努西回来时,法老欢迎他,款待他,并恢复了他在宫廷的职位。
这个故事真实地描述了当时埃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状况,因为是事实的演义,所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埃及人由于国力强盛,为了取得更多的奴隶、财富、土地而向外开拓,故事反映了与这种开拓相适应的冒险精神和异域情调,但也提倡热爱故土故国的情操。巴勒斯坦是古埃及人注目的地方,这个故事描写了埃及人在巴勒斯坦生活的真实情景。古埃及人非常喜爱这个故事,长期以来,这个故事一直在他们中间传抄。
中王国时期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遭难水手的故事》(又译《沉舟记》),这是一个饶有风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一个埃及水手,为完成法老交给的一项使命乘船到远方某地去。中途遇风暴船只沉没,飘到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上。醒来后他四处觅食,后来遇到一条大蛇。这条蛇非但没有伤害他,而且最后使他回到了埃及。这是一部虚实结合、想象丰富的作品,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我听到沙沙沙沙的声音,心里不以为是海浪呢,树木折断了,土地也震动了。等我把手从脸上放下时,发现有条大蛇向我爬来。它有三十肘长,它的须也有二肘多长,浑身涂着金,它的眉毛是玻璃色的,它把整个身子盘到我前面来”。描绘大蛇的出现和大蛇本身,写得十分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它既是一条现实生活中的蛇,又是神话传说中的一条神奇的巨蛇。
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使人感到奇妙的是对巨蛇的拟人化的写法,并把它写得很善良,很仁慈。主人公以自述的口吻说,“它把我 在嘴里,带我到它的洞里去,把我放下来,一点也不伤害我,我身上一点也没有损伤”。甚至巨蛇对他说:“不要害怕,神保全你的生命,把你带到这座遍地是好东西的岛上”。当他将要登船返回埃及时,巨蛇对他说:“平安回家吧,回去看你的女儿,并且给我在你的城里留下一个好名声。这就是我所要向你要求的”。同时给了他许多美好的珍宝。

  0/4   下一页 txt下载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