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重生70年代记事.txt

2023年10月17日

  1/29   下一页 txt下载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重生70年代记事》
作者:夏日橙橙
1、第一章征兵
1970年冬,叶知秋裹着一件单薄的破旧的灰布棉袄,手里紧紧的攥着背在身上的麻袋口,冷冽的风呼呼的吹打在她的脸上,她把围巾往上拉了拉,快步的往前走,天色越来越暗了,她要赶在天黑透之前回到家里。
单薄的衣裤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这冬天可真冷啊。
眼看村口的那颗老槐树在月色下越来越清晰,叶知秋脚步也轻快起来。这时候村里的路上已经没有人了,人们都早早的吃完饭歇着了,尽量节省煤油,这年月什么都缺。除了呼呼地北风,就剩下几声狗叫。叶知秋心里不禁发毛,大步快走了起来。
哼哧哼哧喘着粗气推开用木头拼起来的栅门,进来后便把门锁上了。
屋里的煤油灯亮了起来,慢慢的照亮了屋子,屋里很是简陋,一个炕,炕边隔着墙是灶,贴着炕的南边是扇窗户,炕北边靠着东墙是一个老旧的八仙桌,墙上挂着**像,北墙边摞着几个木头箱子。
“怕是知秋回来了”知秋娘拨了拨煤油灯的烛芯,给知秋爹掖了掖被角,起身去开门。
知秋看着她娘,麻利的把围巾从头上拉下来,把麻袋塞到她娘的手里,倒了碗热水捧着慢慢的喝。
“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兰英来说也没说明白,娘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去干啥了”说着打开麻袋赫然看见小半麻袋黄橙橙的小米和红红的干枣,约有20斤,脸色不禁大变,扯着知秋连声问是哪来的。
怨不得知秋娘变了脸色,这时候的农村吃都吃不饱,地瓜干,玉米面,高粱面这算好的,有时候就连这些都吃不上,像大米小米白面这种精细粮食按人口一年也就分一斤,什么都是凭票购买。
知秋家家境很不好,就知秋一个孩子,劳动力就全靠知秋爹娘俩人,现在家里就剩下一麻袋地瓜干,半麻袋玉米,一茶缸黄豆,这就是他们所有的粮食了,这些粮食要撑到新粮食下来,还有几个月呢,这日子怎么熬啊,知秋娘每到做饭的时候就心酸的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她爷俩吃。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谁也帮衬不了谁多少。此时的一小布袋小米红枣那就是相当精贵的东西了。
“娘,你别瞎想,我是那种人吗,这是大舅给我的。”
“到底是亲兄弟”知秋娘摩挲着小米黯然的说着。她娘家大哥是支书,大儿子在供销社,二儿子在队里开拖拉机,她嫂子干活更是一个顶俩,家里工分在村里那也是数得上高的,分的粮食也多。
知秋知道她娘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她大舅因为老是给他们家送东西,她大姨二姨一直怨他大舅偏心,之前更是因为送了些油票,她大姨就吵到她姥姥那,说都是同样的闺女,同样的妹妹,一样的爹娘,虽说十个指头还不一样长,但也没见偏的这么厉害的,气的他姥姥直哆嗦。
其实她也并不愿意拿他大舅的东西,他舅妈心眼好,人大方,向来不说什么,可是抵不住还有两个姨一个舅妈在那看着呢。她实在是抵挡不住那香喷喷的小米粥的诱惑,这一年粗粮野菜窝窝头,她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知秋其实并不是叶知秋,高一期中考试结束,回家路上遇到翻车,醒来就发觉这是七十年代的中国,知秋家不富裕,知秋又向来懂事老成,丝毫没有90后的过分自我,追求个性,有强烈的物质欲等毛病。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知秋却也没吃过这些苦啊,她受不住了,精神**都有些受不住了。
现在知青下乡,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几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也只有一个出路就是考大学,可是书呢,最主要的问题却很难解决。她该怎么办,公社里的知青倒有几个是高中毕业的,看看能否向他们借来,自己抄一遍就是。
有了目标希望,知秋也就不再绝望。
她不会也不愿意跟她父母一样在这农村方寸之地刨食吃,她野心不大,只是希望能过上好日子。
知秋娘把小米放在木箱子里,看着坐在一边的知秋,高高的个子,鹅蛋脸上大大的眼睛,高挺秀气的鼻子,细腻的皮肤虽有些发黄,但看起来还是很漂亮,心里也得意起来,这是她生的女儿,她长得虽不咋样,但是知秋却长得很好,十里八乡见过的没有不说她漂亮的。这才16岁,上门提亲的就踏破了门槛。
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她不会让她在这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呆一辈子,想着前几天听人说征兵的事,她想让知秋去当兵,鱼跃龙门,跳出农村。当兵还是女兵,从此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是能挣破头的好事,怎么着也落不到他家。这事得靠她娘家,欠她的也该还了。
知秋娘眼神悲伤而又坚定,双手搓了搓脸,让知秋回屋睡觉,检查了一遍门锁,回屋时老头子已经呼噜打得震天响了,一时睡不着便躺着想明天回娘家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知秋娘就起来熬了玉米面糊糊,自己只喝了小半碗,剩下的在锅里温着留给他爷俩就去了她娘家。
她娘家是邻村,不远,走路半个小时就到。
等她到后,她爹娘大哥和二柱刚吃完饭,正要拿着锄头去翻地,看见她一早就来了很奇怪,她娘连忙要张罗着给她弄饭。
“三妮怎么回来了,吃了吗”他爹把烟袋往脚上磕磕。
“娘,你快别弄了,我吃了,怎么不见我嫂子和三柱”,
“你嫂子娘家兄弟回来了,她领着三柱昨天就留那了”知秋大哥笑着说。
“爹,娘,大哥,我找你们有事”知秋娘听到嫂子娘家兄弟回来了眼睛一亮。
“屋里头说去”她爹道.
进了屋,知秋娘坐在炕头上只低着头不说话。
“你倒是说话啊,咋啦,家里粮食不够吃”她大哥看知秋娘耷拉着脑袋的样子急忙问,昨天才给了小米啊,大概不舍得吃吧,应该再给一袋地瓜干的,想着便要去拿。
“哥,我想让知秋去当兵”知秋娘咬了咬嘴,干脆的说了出来。
“啥,当兵”,
一家人愣了,这时候当兵可不是买个白菜萝卜,只要身体素质合格了就能去,更何况是名额少的可怜的女兵。谁家不想自家闺女有个前程啊。
知秋姥姥听了,眼泪唰的落下来了,拉着知秋娘的手连声叫着我苦命的闺女啊,
知秋姥爷闷头抽烟不做声,眉头紧皱着。
知秋大舅抱着头蹲在地上。
娘俩哭了一阵,知秋姥爷看着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有很多白发的女儿,想着那瘸腿的女婿,狠了狠心把烟袋使劲在炕桌上敲了敲,说“三妮,这事爹应了,豁出老脸不要,爹去求亲家,成不成爹不敢打包票,你别声张,悄声的。”
“爹,你说真的”知秋娘一脸惊喜的看着他爹,在得到她爹肯定的意思后,又看了看知秋大舅说“大哥,你怎么说”,
知秋大舅心里也不好受,当年的事确实是他欠了他三妹的,看着他三妹过得不好,这些年他的心里跟针扎似的,尽可能的弥补她,可这事不好办,多少眼睛看着呢,他是支书,怎么能带头徇私偏家里呢。
“哥,你是不是觉得知秋当了兵别人就说你不公正了,私心重了,我们知秋那点不好了,是没文化长得丑,还是成分不好,你说啊”知秋娘大声说着,看着知秋大舅语气中说不出的失望。
二柱看着他姑,洗了条毛巾给她擦眼泪,说“三姑,我知秋妹妹那是没说的,征兵不要她这样的还要什么样的,爹,七里河支书家的女儿不是也当兵去了,怎么到咱自家就不行了,谁爱说谁去,拉出来比比,我妹妹哪不合格了。”
知秋娘破涕为笑说“还是二柱知道他妹妹”。
知秋姥姥也骂了知秋舅舅几句,说他心里只想着社员,不想着家人。
最后还是知秋姥爷定了,明天就去二柱姥姥家商量这件事。
2、第二章吵架
知秋娘回到家后,拿了把锨就去了场院,今天沤肥,大队下了任务,连能干活的老人孩子都得去,知秋和他爹已经去了。
沤肥就是把一些稻草麦秸野草什么的,先用刀剁成寸把长模样,再用淤泥巴混起来,糊弄成一个长一米五到两米、高和宽约一米左右的梯形堆,让它在漫长的冬季里慢慢发酵,开春时当肥用。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多少买化肥的,都是自己沤肥料,再有就是猪圈里起出来的粪,都是上好的肥料,每到冬天都会撒到地里去肥田。
男人们都去池塘里掏淤泥去了,大冬天光着脚把裤腿卷的很高站在泥里挖泥,天寒地冻的,很遭罪。每人担十担,担完才能回家。
女人们用淤泥堆草沤肥,老人孩子剁草。知秋爹因为缺了一条腿所以只能干剁草的活,挣很少的工分。
知秋费力的用叉子挑麦秸,她没有力气,干一会就累得气喘吁吁。
场院里很多都在打量知秋,知秋虽长得漂亮,可是干活却不行,挣不来工分,有儿子的人家都不喜欢娶个这样的儿媳妇,可是年轻小伙子就图姑娘长得好呗。
看着知秋娘来了,高声说“知秋娘,你家知秋瞅着不但长得好,干活都透着股子秀气,瞧那叉子拿的,这半天了我都担着心,可别没干成活再弄伤了孩子,这队里可不给开药钱的”还没说完呢就哈哈大笑。说话的是李二愣老婆,话里话外贬扯知秋没用,在农村能干农活才是第一位的,长得好一样得下地干活,哼,有什么好得意的。
这李二愣他家闺女长得黑不溜秋的,看上了村里的小会计,谁知哪小会计中意的是知秋。之后看见知秋娘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她婶子,话可不是这么说的,这知秋是个丫头妮子,一直又在上学,没怎么干过农活,哪能和你家春兰似的能干,里里外外都那么利索。”
“我不是自夸,我家兰子活计上那是一把好手,工分一个人挣俩人的,可不像有些人”李二愣老婆看着知秋她娘说道.
知秋她娘张嘴就想骂回去,可是又想到当兵的事,就只是嘿嘿笑了声“我家知秋干的是慢,可哪次没完成任务了,不像是大小伙子一把力气还整天不是牙疼就是胃疼,谁偷懒谁知道”,
“你娘的说谁呢,谁偷懒了”李二愣老婆说着就扔下了叉子掐腰骂道,
众人一看骂上了,都停下来看热闹,知秋也连忙跑过来,怕她娘吃亏。
队长老婆一看都不干活了,急忙吆喝“赶紧干活,没事胡咧咧什么,还嫌天不够短啊,干不完不准回家。”
众人七嘴八舌的八卦了一番李二愣家的大小子偷懒不干活和队长老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知秋娘狠狠瞪了李二愣老婆一眼,拉着知秋去干活了,剩下李二愣老婆泄愤似的拿着叉子使劲的铲着草。
“娘,你理她干什么,她说她的,又不疼不少块肉的。犯不上生气”知秋说。
“你别管这些事,她敢再咧咧我就打她个烂羊头,娘不会让你吃亏的,再敢败坏你,我饶不了她”
知秋还是最后一个干完的,这时天已经黑了。她娘干完了要和她干,知秋死活不让,硬是让她娘回家做饭去了,自己一个人慢腾腾的干完。
村里小伙子们干完活有来献殷勤帮知秋的,都让知秋推走了,她可不想再让人说三道四的。
等回到家,发现她娘熬了小米粥,贴了玉米饼子,还炖了颗大白菜。有些惊讶,她娘说这几天都给她熬,让她使劲喝。
“娘,咱家粮食不多,你省着和我爹吃,我干活又不多,吃多了浪费。”
“胡说什么,你看你脸色黄的,好好吃饭补回来,其他的不用你管,以后家里鸡下了蛋就冲个蛋茶喝,你和你爹都喝”,
“我不喝那个,腥,你也别让知秋喝,煮煮你们娘俩吃吧,我不爱吃鸡蛋”知秋爹摆摆手说。
“我看她舅妈都是让三柱打成蛋茶喝,你要是不爱喝那就煮熟了吃”知秋娘还以为蛋茶更有营养呢,
“娘,你吃吧,我也不爱吃鸡蛋,怪噎人的。”
知秋娘好笑的看着他爷俩,心里暖暖的,这些年虽说穷,可是丈夫待她很好,从没红过脸骂过她,又没有公婆在,她自己当家作主惯了,便说“别争了,就两只鸡,攒也攒不了多少,知秋一个,我和你爹吃一个总成了吧。”
知秋也知道再说也没用,她娘不会改主意的,就笑嘻嘻的摇着她娘的胳膊说以后有钱了天天让她爹娘吃肉。
知秋娘笑着轻轻地打了知秋一下说赶紧吃饭,都要凉了。
等吃完饭,剁了存下来的萝卜樱子掺着麸子喂了鸡,收拾干净屋子就把煤油灯灭了。躺下跟他爹说话。
西边屋里知秋此时洗漱完了,哆嗦着窜进被窝中,被窝里放了一个暖瓶子,灌满了热水。躺下后舒展开身子才觉得好受些,太累了,浑身酸疼酸疼的,她使劲咬着被角压抑着哭声,想她前世的爸妈和妹妹,想她软软的床还有明亮的教室,想她的同学朋友,做梦梦里都是以前的事,那时候感觉最苦的事现在想来却是幸福的。
精神上的贫乏知秋受不了了,她想看书,迫切的想得到外界的消息,学校里的书她已经翻烂了。
明天就去想办法借书,英子和知青们走得近,她应该有办法。
知秋舅妈傍晚回来的,带回来一些吃的,都是她大哥捎回来的。
吃了饭,收拾完碗筷,把猪和牲口都喂好了,老爷子就把他们夫妻俩叫过去了。
老太太在炕沿坐着纳鞋底,针脚很细密,看着他们两口进来了,就把鞋子收到簸箩里,放在一边。老爷子在炕上盘着腿往烟锅里填烟丝,这是烟叶子混合着地瓜叶做成的烟丝,这样能省烟叶。等他装完烟,点上,砸吧几口后,问老大把事跟他媳妇说了没有,老大摇摇头,老大媳妇有些莫名其妙,看着自己丈夫,可是偏偏老大把头扭过去不看她,只好问他公公是啥事。
老爷子说“我也不绕弯子了,今年招兵不是有女兵吗,三妮想让知秋去当兵,你托托他大舅,给她办上,能成不。”
老大媳妇呆了一呆,说“爹,我大哥这次回来就是纯探亲,是碰上招兵了,但不是他在的部队招兵,他也管不着啊,”
“不是一个部队的?”
“是啊,爹,我娘家的侄女也想去当兵,这不也想让我大哥办,我大哥没应承,不是一个锅里搅筷子的说不上话啊。”
老爷子脸色难看起来了,这说的什么话,你自己亲侄女都没办,更不用说是妹夫的外甥了是吧,这隔得就更远了。老爷子皱着眉头使劲的抽烟。
老太太看看儿媳妇,眼泪就掉下来了“就没有办法了”,
“娘,不是我不给出力,这事得靠三妹村的支书,他要是定了知秋肯定就没跑,三妹还得再这上面使劲。”
“这可怎么好,她家还有个丫头呢,怎么会便宜了外人”老太太一听着急了。
老爷子看着墙上挂着的相片,里面大柱穿了一身军装咧着嘴笑,这身军装还是大柱刚到供销社上班时他大舅捎回来的。老大媳妇顺着老爷子看过去,看到相片脸上就有了笑容。
“老大,你还记得三妮是为了什么才嫁给叶常顺的吗”,
老大媳妇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说话,老大呼呼的喘了几口气,“爹,没有常顺就没有大柱的今天,当年要不是常顺,大柱早就淹死了”,
当年大柱5岁的时候,冬天偷着去河面上玩,谁知道河面上结的冰并不厚,大柱就掉下去了,还是路过的常顺救了他。
常顺因为小时候在山上跌断了腿,后来就瘸了,二十七八了还没说上对象,他爹去的早,家里又穷,她娘**了心。这会眼见着他儿子救了大柱,大柱还有两个未嫁的姑姑,就打起了主意,寻死觅活的要大柱他爷爷周老爷子报恩,别的不要,就要个媳妇,他爷爷被一个寡妇缠的没办法了,只得答应了。可说来说去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一个穷瘸子的。常顺她娘又整日去哭闹,说赵家没良心,救了他孙子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的过去了。最后没办法了,老爷子一发狠,说把女儿嫁给他儿子这才算完。
当时年龄够得上的就是二妮,二妮知道后寻死觅活的不嫁,还偷偷的自己找了人家。最后只得三妮嫁了,就这老大家就亏欠了三妮一辈子,也毁了三妮一辈子。
如今老爷子拿这件事出来说,老大家再不应承了就不是人了。
老大媳妇眼睛红红的,撸了把鼻子,也不再犹豫,说“爹,这事我答应了,我们一家对不住三妹,欠三妹的,啥都别说了,我要是不给办成了我就不再回这个家,明天一早我就去找我大哥”
老太太听了一把搂过老大媳妇哭着说“唉,好孩子,你是娘的好孩子,难为你了,娘但凡有点办法就不会难为你,有啥要花费的你说话别自己闷着。”
“爹,娘,这事你们就别管了,有我和大柱他娘呢”。
第三章 借书
什么,借书,你想看什么,连环画吗”英子很奇怪,知秋自打一年前就不爱看这些了。
“不是,就是高中的课本,你能弄到吗”
课本?英子有些不明白的看着知秋,“你之前不是还说讨厌这些吗。再说了,你高中就上了一年多就不上了,你看这个做什么,能看得懂?”英子眨巴眨巴眼睛好笑的看着知秋。
知秋脸被英子看的渐渐红了起来,别过身子恼怒的说“你别管了,只说你能不能借到”
“哎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这些课本就头疼,我怎么会去找这种书呢,”一副你还不了解我的样子。
知秋满脸的失望,想着难道自己竟无缘大学吗,眼眶就红了起来,努力压抑着自己不哭出来,太糟心了,这是什么世道。
英子看到知秋要哭了,急忙说“好了,不逗你了,我没见过这些书,但是知青里有个高中毕业的,他叫韩山,爱看书,把书看的比什么都重,估计他应该有吧。”
知秋瞪着湿漉漉的大眼睛看着英子,一脸的希冀,英子有些愣神,都说知秋长得好,却没想到此刻的知秋脸上带着泪,柔弱弱的,娇俏俏的,连英子这个货真价实的女人都有些呆,更不用提那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了。
“咱们也别拖了,就现在去问问,他们今天没派活,走吧走吧,赶紧的”说完就拖着知秋去知青点。
知青住的是一个四合院式的房子,也很破旧了,推门进去后,知秋脸皮嫩,有些不好意思,英子大大咧咧的跟他们打过招呼,就窜进了西边的偏房里。知秋在门外踟蹰着,低着头,拿脚尖驱拉着地面上的土坷垃。
一个高高瘦瘦的知青走过来,说“我叫姜树声,你是叶知秋吧”
知秋被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往边上挪了挪,一脸戒备的看着他“你是谁,我不认识”
姜树声看着旁边看戏的几个家伙摸了摸鼻子,尴尬的笑了笑,说“我见过你,上次看电影,你坐在王英的旁边,我和王英打过招呼”
“哦,对不起,我不记得了”
“没事,没事,我就是打个招呼,你忙”说完就急急的走了。
旁边正在洗衣服的几人都笑出声来,知秋的脸也红了,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心里有些懊恼不应该冒冒失失的来到这,英子进去了也不出来,剩她自己在这里别别扭扭的。
“妹妹是来找人的吧,我是知青组的组长,我叫许辉,不是贤惠的惠也不是智慧的慧,是光辉的辉,我比你大,你叫我许大姐就行了。别理他们,到我们屋里玩会吧”说着就要拉知秋的手。
知秋看着这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姑娘,摇了摇头,指了指西偏房说我朋友进去了,我在这等她就是了。
许辉笑了笑,是来找韩山的吧,这姑娘有意思,一天天的净往这跑,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住这呢。一脚踢开了门,在门口说“韩秀才,外面有人找。”
韩山出来,看见屋外的知秋,楞了下才说“你有事吗”
知秋看着韩山,中等个子,面貌清瘦,肤色很白,带着一副眼镜,衣着很整齐干净,透着股子说不出的精气神,很是斯文。
英子随后也跟着出来了,才记起把知秋给忘了。她一见到韩山心里眼里便只有他了。英子不好意思的抱着知秋的胳膊,倚在知秋身上说“韩大哥,这是叶知秋,想找你借书看”
韩山看着知秋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也觉得有趣,他还以为这农村的女孩子都跟王英似的大大咧咧的,有什么说什么,什么都不在乎一股子干劲。看着叶知秋的脸红了,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忙让开让她们进去。
许辉似笑非笑的瞅着韩山,怪声怪气的说道,“屋里有什么吸引力啊,这王英进去了就忘了朋友”韩山仿佛已经习惯了许辉的说话方式,一脸的平静道“许辉,我妹妹跟王英一般大”
许辉愤愤的说“她可没有你这样的哥哥,你自己掂量着办吧,别到时候惹一身腥”说完就走了。
“韩大哥,韩大哥,好了没”王英在里面喊道。
韩山进屋后看见王英趴在炕桌上看着刚才下的象棋。知秋坐在地下的板凳上,看见他进来了连忙站起来,知秋站的很直,神色很平静,可是她的手却紧紧地攥着,韩山不知道这是知秋紧张时的动作。
“韩大哥,快过来,我知道怎么下了”王英一下子高兴地叫起来。
“王英,你不是说要借书吗,借什么书”
“哦,是知秋啦,她要借书,先不说这个,你看我下的怎么样,韩大哥”英子的娇声娇气的说着,知秋打了个哆嗦,这厮说话舌头怎么卷了。
韩山略皱了皱眉,拉过一旁的椅子示意知秋坐,然后走过去看了眼象棋有些敷衍的说“下的还行,周海波是象棋高手,你要是有兴趣可以跟他学学。”
英子有些不乐意,嘴一直撅着,跟拧麻花一样猴在知秋身上。压的知秋有些难受。
“韩同志,我想借高中课本,我会尽快还回来的,保证不弄坏书本。”知秋看着韩山,满眼的渴望。她不知道眼前这个人能否把课本借给她,毕竟王英说他把课本看的比什么都重。
“高中课本,”韩山顿了顿,声音哑然有种说不出的苦涩,不过瞬间便恢复平静。“高考都取消了,留着课本在做什么,早就没有了”
知秋眼睛红了,睁大眼睛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抬起手来使劲揉了揉鼻子,身子哆嗦着,感到委屈极了,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跟不要钱似的哗哗往下流。英子吓了一跳,连忙安慰知秋,可是她却不知道知秋在哭什么,不就是没接到书吗,至于吗,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了。
韩山看着知秋的样子,心里糟糕透了,他恨恨的搓了搓手指着门口说,要哭请回家在哭。你以为。。韩山眉头紧皱努力压下了为出口的话,自己这是怎么了,满腹的郁闷及压抑无处宣泄,仿佛此刻被扯开了口子,再也堵不住了。这糟糕的地方,正在蚕食着他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他努力平复了一下,回过头平静的对知秋说周海波那有本《青春之歌》很多找他借的,你可以借来看看打发时间。
知秋擦了擦眼泪,有些哽咽“不用了,那不是我想要的,谢谢你”
回家后知秋躺在床上觉得很丢脸,也觉得绝望,浑身一丝力气也没有了,静静的流着眼泪,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知秋大舅妈答应下了让知秋当兵这件事后,也是着急上火,一分钟也不肯耽误,生怕名额被别人抢去了,早早的就又回了娘家。
等把事情说完后,她娘第一个就不同意,说你二哥家春兰想当兵,你大哥都没应承,你这好还大包大揽起来了,胳膊肘怎么朝外拐,气的知秋大舅妈脸通红。
“别的我也不说了,哥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帮上,就是砸锅卖铁卖血我也得弄个名额来,要不我还有脸面在老周家呆不”
“咋了,老周家欺负你了,狗东西这会家里过起来了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周永田当初穷的娶不上媳妇是谁看他可怜彩礼钱都没要,把个大好的闺女就给了他,他还敢欺负人,他老周家能耐了哈,敢欺负我李家人,看我不打死他”老李头骂骂咧咧的就要上老周家算账。
大舅妈她大哥连忙拉住他爹
“消停点吧,桂枝到底怎么回事你赶紧说”
知秋大舅妈哭着说“娘,还不是大柱当年惹的事,他三姑如今拿这个说话,我还能说什么,到底是欠了她三姑的,再怎么还也是应该的”
老李头一听脸就黑了,这是要报恩啊,嘿,那是老周家的孙子,他老周家的女儿还了不是应当应份的吗,怎么还要到他们老李家来了。那孙子可不姓李,心里咕囔着嘴里就给说出来了。
大舅妈一听就火了“爹,我是捡来的吗,这可是你外孙子,咋就不是你亲的了。你还是我亲爹吗”
老李头就这一个闺女,打小就宝贝着,一听闺女急了,连忙说这就是我亲孙子,比亲孙子还亲,李老太太好笑的捶了李老头,回过头对李家大哥说“国强,大柱她三姑的这份恩情说起来不应该我们老李家还,你爸有句话还是对的,大柱是谁,那是他老周家的大孙子,她老周家的女儿还老周家的恩,到哪也说得过去,只是什么是亲家,两姓结一姓,什么事能帮一把是一把,再说你妹妹嫁给了老周家,老周家的事可不就是你妹妹的事,看你妹妹的面吧”
李国强寻思了半天没说话,气的老李头脱下鞋落头打过去,“聋了,没听见你娘说话呢”
李国强哭笑不得,他爹的脾气咋还这么爆呢,他这不是在想办法呢,只是他二弟家话就不好说了,我没给你办我没咱妹妹她小姑子家办了,这话他不能开口,要不老二媳妇指定能打破天去。
李国强看了他娘一眼,他娘是谁还能不明白这里的顾虑,十个指头咬咬哪个都疼,论理是没有不帮自己亲孙女却帮外人的,只是这春兰实在是有一点不行就是太矮了,还不到1米6,说实在的但凡春兰条件再好点她这话也不好开口,老二家能不闹。
“国强,老二那我去说,你只管给你妹妹去办”
李国强一听就放下心来一心去给她妹妹跑关系去了。
只不过为这事老二媳妇整整两年没开口跟李家老两口子及李国强两口子说话,更是跟李桂芝也就是知秋她大舅妈成仇人了,逢年过节知秋大舅妈回娘家她也是给脸子看,你说这人小心眼到什么地步了,你闺女不行,条件不卡,你还不能让别人沾光了。
4、第四章琐事
李桂芝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歇歇,周老太太就过来了,看着儿媳妇心里那个着急啊,成不成的你倒是说啊,李桂芝也是厚道就赶紧把话说了,他大哥答应给办了。喜得周老太太见牙不见眼的,说得赶紧告诉三丫头去。
李桂芝一把拉住老太太,这给老太太坠的往前趔趄了好几步,老太太回头瞅着李桂芝,“老大媳妇你拉我干啥”,
李桂芝这给弄得,这也就是她了,换个媳妇试试,我给你老周家办了这么一件大事你不说谢谢我好歹容我喝口水喘喘气吧,好家伙我一回来就问上了,合着我娘家该你们的啊。老太太这还急冲冲的等着出去呢,这头儿媳妇看着她又不说话,这都啥事啊,半天还没想明白得该谢谢人娘家大哥。
老太太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只是着急把好消息告诉自己闺女了,一时给忘了。
“娘,成不成的我大哥也没明确说,只是说给办办,你先别给她三姑说,到时再不成这不是空欢喜一场吗”,
m
“不是说办了吗,怎么就不成了呢,”老太太着急了,
李桂芝这下是真生气了,“我娘家又不是县长,说什么是什么”,待要再说什么可这是自家婆婆,平时待自己又好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老太太瞅着儿媳妇是生气了,也讪讪的,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了,忙谢谢亲家操心了,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别不好意思张口,本来就搭人情了再搭钱搭东西就更说不过去了。
老太太看了看外面快黑了的天,“可不是吗,这天说黑就黑了,二柱跟他爹翻地去了,三柱跟你东头三大爷他们去河**鱼了,这天也黑了,咋还没回来呢”说着就要去找孩子,还没等她出去呢,三柱就从外面冲进来了,手里拿着三条鱼,用麻绳穿着。
“娘,奶奶,我三爷他们弄了好些鱼,个都这么大,大队里拿了些去,剩下的都分了,呶,我三爷给的,”
老太太一看,可不是吗,其中一条鱼有一斤多沉呢,
李桂芝点火做上饭出来一看三柱裤腿鞋子都湿了,连忙拉扯过去给换衣服,老太太拿着鱼就出去收拾干净拿盐腌上。
他们周家村里有一条河,从水库连出来的,河坝底下有个桥洞子,水很急,平时村里的人都在那洗衣服,摸鱼就得到桥北头,村里大队撒的鱼苗,外村人是不让钓的。
知秋娘干活回家看知秋在床上睡着了也就没叫她,心想晚上又不干活,吃多了压席子啊(压床铺的意思),就熬了些地瓜粥,从咸菜瓮里抓了一个大萝卜和白菜帮子,拿刀切了,想了想还是又从橱里拿了两个鸡蛋洗干净了放到锅里和粥一块煮了。
外面的天黑透了,知秋爹扛着掀才回来,进屋拿了条毛巾出去甩打甩打衣服上的土,拿盆舀了凉水就洗,知秋娘提着壶就出来往盆里给兑了热水,知秋爹摸着温了忙叫行了行了,知秋娘只管倒不理他,直到用手试着很热了才算,说“热水去乏,好好洗洗,我再给你拿壶水来烫烫脚。
“不用了,用这水洗脚就行了,嫌柴火多啊,烧水不废柴啊,这老婆子.
“她娘,秋呢,”知秋爹用洗过的水边泡脚边说,
“估计是累了吧,在睡觉呢,这孩子心里也不知咋想的”,
“当兵的事你跟孩子说了”,
“还没来得及呢”,
“先别说,你大哥家还不知道办成办不成,再让孩子空欢喜一场,这不让她心里难受吗,成了再说吧。只是这么大的人情咱家也没什么好谢他大舅的”,
“我哥就差你那点东西?你有什么啊”,
“嘿嘿,让秋记着他大舅的好,以后出息了别忘了她大舅”,
“这话还在理,要是成了让秋好好去谢谢他大舅”.
老两口合计好了,等知秋娘摆好饭,就去叫知秋起来吃饭。
第二天天刚放亮,知秋爹叶常顺就起来了,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拿起墙角的大扫把扫院子,知秋娘洗完脸用梳子沾水抿了抿头发,看知秋爹在扫院子,就去鸡窝那捡鸡蛋,仨鸡下了俩鸡蛋,还温着呢,知秋娘摸摸鸡屁股,果然还有一个鸡没下。
知秋最后起来的,眼睛都肿了,昨天哭得太多了,知秋娘看闺女眼睛怎么肿了,忙问怎么了,知秋支吾着说可能是昨晚喝太多水了,
说娘早饭做什么啊,才把话头截过去。
知秋娘说你去洗脸吧,有热水,别用凉水啊,冻手,给你和你爹蒸碗鸡蛋糕,知秋知道家里鸡下了蛋都是去换盐和油的,所以她娘舍不得吃,要吃也是紧着知秋和她爹,所以忙说“我不爱吃鸡蛋糕,给我爹吃就行”.
“我也不吃,给秋吃”,
她娘笑了笑,“就这几天,以后你想吃我也不给你弄呢”,
知秋听了有些好奇这几天怎么了,为什么要吃鸡蛋。
她娘和她爹摇摇头说“别瞎打听,没事,就是不吃要坏的。”
听得知秋直楞,这都快冬天了,鸡蛋等闲坏不了,这理由可够牵强的,爹娘既然不说,知秋也就不问了,她好奇心还没有那么重,再说好久也没吃鸡蛋糕了,想得慌。
吃饭时她爹娘几乎没怎么吃鸡蛋糕,一碗都给了知秋吃,吃的知秋直想哭,一碗鸡蛋糕而已,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会为了一碗鸡蛋舍不得吃,让来让去。这就是她爹娘,亲的。她也想以前的爸妈,想的心疼,好歹爸妈还有妹妹,这里的爹娘只有自己。
“秋,我和你爹一会去队里挖水渠,你就别去了,队里缝棉衣,我昨天和你刘婶说了,你去队里弄棉衣吧。刘婶就是生产队长的老婆,知秋顿了顿,看了看自己的手,脸上一红,说娘我不会缝衣服,
知秋娘看着知秋有点无语,这也就是自家闺女,要是儿媳妇那得上老火了,“我跟你婶子说了,你先跟你刘婶家大嫂子学学,能弄一件是一件,挖水渠你干不了"
知秋也是知道自己没力气,去了还不够人家说的,只好收拾完碗筷去了队长家找刘婶。
5、第五章缝棉衣

  0/29   下一页 txt下载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