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xt

2023年10月05日

  1/3   下一页 txt下载

***************
*序言及书评
***************
德鲁克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式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及睿智的才思,使其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园地。在此领域,他成就卓著。他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先驱,是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
---------------
张瑞敏: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那时管理类书籍少之又少,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本书。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
由此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而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以下是我的切身体会:
首先,企业的管理必须有效,否则企业无法生存。
记得第一次读德鲁克的书时,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对这句话当时很费解,因为那时好工厂的标志就是要轰轰烈烈,要激动人心。但细细琢磨才体会出道理所在:那些“心中无数决心大”的誓师大会表面上是轰轰烈烈,但从本质上看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却没有任何帮助;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地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
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当时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通过“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使一个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不仅迅速扭转了亏损,而且提高了整体管理素质,解决了当时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的问题,这也使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其次,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难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速度上,因为是流通制约制造,速度至上,谁赢得了用户,谁就赢得了一切。依靠原有的组织体系已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要靠组织和个人以速度为前提,共同推进管理的有效性。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为实现这种在信息化时代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在1998年开始了市场链流程再造,在组织再造上,就是变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以努力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零距离。而在人员的再造上,则是将管理人员变成SBU(策略事业单位),即每个管理者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经营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自主制定自己的市场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目前市场链再造的探索引起世界许多商学院的兴趣,有的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究其原因就是目前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化时代如何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仍面临许多难题,但方向应该是对的,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组织与市场的割裂,个人只听命于内部上司,而不去面对外部用户的问题。现在要将组织与个人融为一体,组织要成为一个平台,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这就是德鲁克说的“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
//
---------------
张瑞敏: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
---------------
最后一点,管理者都应该学会有效性,这是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如何能具备有效性呢?“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动力和压力。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在学习有效性上我的体会是,创新--求是--创新,在以提高学习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学习有效性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海尔集团张瑞敏
2005年5月30日
//
---------------
赵曙明:大师中的大师(1)
---------------
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经济学人》称他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教授于1909年出生于前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在维也纳度过其童年生涯后,即到德国和英国边工作边学习。1937年,因不习惯欧洲的“怀旧”政治气氛而离欧赴美,终身以教学、著书和咨询为业。在美国,他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顾问,美国佛蒙特州的本宁顿学院的政治和哲学教授,纽约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州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的社会科学克拉克讲座教授。德鲁克于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他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公司的概念》(1946年)、《管理实践》(1954年)、《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年)、《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年)等。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式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及睿智的才思,使其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园地。在此领域,他成就卓著。他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先驱,是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论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成为全世界管理者、学者奉为圭臬的经典。
德鲁克教授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于1967年由哈伯·罗出版公司(Harper&RowPublishers)出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至今,该书已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在本书中,德鲁克认为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数量日益增多,并且知识工作者的成果通常要与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德鲁克先生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它的思想,提出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时到近日,这些思想依然在领导学研究中处于前沿。例如,最近有学者提出内部企业家理论,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要使得组织内部每个员工都应具有企业家精神。殊不知,这些最新思想在德鲁克先生的几十年前著作中便得以体现。
本书独到之处不仅仅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德鲁克先生从他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自己基本无法控制。然而每种情况都会像他施加眼里,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情况,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如今,德鲁克对管理者工作面临现实问题的描述和相关建议,已成为经典,被到处引用。
德鲁克先生自称为“旁观者”。他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分析组织及组织管理的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其避免了一叶遮目的狭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变化。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而且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管理学家都难以企及的。
//
---------------
赵曙明:大师中的大师(2)
---------------
作为聆听德鲁克先生教诲的学生,我回国以后一直致力于传播的德鲁克先生的学术思想。几年前,我为华章经管出版《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一书牵线搭桥,并即兴而序《德鲁克管理学说引进中国》。今天的德鲁克的著作在国内一再重版,我感到异常欣慰。但愿华章经管这次系统的翻译德鲁克著作,能够让国内更多人欣赏到大师的真知灼见。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兼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赵曙明博士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南京大学
//
---------------
詹文明: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1)
---------------
文/詹文明
心智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命运,
命运决定未来。
这正是德鲁克一生的最佳写照。因为未满十四岁时的他,惊觉自己将是一位「旁观者」,亦即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一辈子做他所教,教他所做,教做如一,称得上是「经营管理先生」。他从来没有对金钱或名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回绝的酬劳远比所赚的还要多得多。他拒绝电视与媒体的专访,他始终对人类社会抱持着终极的关怀,他写了四十四本的经典作品,六度荣获麦肯锡论文奖,发表近四十篇哈佛商业评论的经典文章,他宏观的思维与微观的坚持,加上成熟的心智,开阔的视野,超然的格局,并且透过他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贡献人类社会,足堪称之为「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实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活教材。
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就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即是以「有效性」(Effectiveness)作为个人工作的目标,再加上「自我控制」(SelfControl),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即要以资讯交流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更新及自我发展的工具,进而提升贡献、创造顾客之目的。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历久弥新、自我控制或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之一,更是厘清观念、启发心智、改变行为、获致卓有成效的有力保证。
为此,读百本书,不如好书百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值得读百遍、细细品尝、终身体悟,因为它改变且创造了我的命运——包括我的价值观、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来。
所谓「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研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有效秘诀,即在于「行」,因为「行是就行,行就是行」,唯有从决策的系统思维开始启动,先作问题界定——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问正确的问题,再订定精细的边界条件,寻找三至五个替代可行的方案,然后选择较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所谓最佳的方案,并采取行动,贯彻落实,但需要根据反馈机制、现实的情况和不确定的未来作立即而有效的反应,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正,力求成果之有效性。
在此同时,将组织的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确的人选,发挥其长处,以便作重大的贡献,并做好时间资源的分配,以获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与资源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决策的品质是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为匆促的决策往往都是错误的决策,唯有不断地检测评估,才能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于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
他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几何学家)和麦克鲁汉(电视先知)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鲁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取材自《旁观者》一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两个结论,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虽然人人可以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可以「自我训练或自我修炼」的,有效性乃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
---------------
詹文明: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2)
---------------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其次,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为此,知识工作者必读熟读的一本经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有谁?
(詹文明,德鲁克管理资深权威,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及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
---------------
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1)
---------------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彭志强
文/彭志强清华紫光副总裁
朋友约我写一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书评,跟过去一再推脱不一样,这次赶紧答应了下来,好象生怕别人后悔了似的,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而且这是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作品之一。书评就不敢写了,就当写个读后感吧。
德鲁克将管理学开创为一门学科,而40多部管理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给这个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老前辈的传奇经历就不再多述了,还不太不了解的读者,如果对管理感兴趣,无论如何是要去认知这位大师的。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回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这本发表于四十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那么的富有洞察力而行文流畅。现在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观点看来都是发源自这本书了,在四十年前的美国,这本书代表着智慧、洞见、预见力,而在今天的中国,这本书依然是那么的卓尔不凡、尽现大家风范。虽然书中的观点,在后来者的书籍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演绎,但是,德鲁克老前辈的观点仍是最深刻、最清醒的,看来我们还需努力。
这本书讲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没有光环与虚荣,他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而德鲁克以他对管理的深刻理解给每一位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记录和分析好自己的时间记录”,“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上”,“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些方法将推动一个管理者走向卓有成效。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只有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读者才会发现宝藏,深入浅出的观点背后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反复咀嚼后更体会到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
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同时,也可以使“管理”褪去神秘的光环走下神坛,不再是特权,而成为一项被广泛掌握的能力。
从组织类型来讲,德鲁克将“管理学”适用范围延展到政府、大学、非盈利性组织等各种类型的组织。“管理”不能被狭隘化为只是企业的事情。这点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颇有意义,由于“市场、竞争”的推动,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的质素,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其他各类组织则对“管理”非常陌生,或者认为那与自己无关。中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政府部门、大学、军队、医院等等各类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其他各类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专门为管理者所写的好书。
我看书的习惯是拿红笔画,也就是看到比较精彩的话、有意义的话,为了以后好找、为了加深记忆,就在下面划一道红线。而看德鲁克的书,几乎没画几条线,因为他没有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都很朴实,从“精彩角度”没什么可划的;但是,每一句话又似乎都值得记住,都可以细细品味,从“有意义角度”又需要划很多,但划太多了就没法划了。因此,这本书看到最后,没划几道红线,但是,我经常拿出来重读这本书,也就是“反刍”。
//
---------------
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2)
---------------
作为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读管理书的目的。我一直反对读快餐式的管理书,觉得那是误人子弟,如果为了休闲娱乐,那读其他类型书就可以了。一本值得反刍的经典之作,随着读者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反刍的收获将更大,与作者共鸣互动的感觉更明显。而德鲁克的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典的作品,读的时候并不晦涩,很清楚易懂,但是每次重读德鲁克的书又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更多的体会,他会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博大,真正的经典,真正的大师之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英文名称《TheEffectiveExecutive》)讲的是“管理者工作有效性”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执行这个概念,但其实与现在热门的执行力话题有一定的交叉,但与很多现在泛泛讲执行力的书不同,这本书只是集中阐述了管理者的个人执行力,但是洞见、深刻性、有效性则完全是两个层次了。如果真能如本书所说的“做到卓有成效”,那么管理者的个人执行力肯定是很高的。大师高手写作往往从一个小选题写出大作品,相比之下,我的功力自然不够,因此,在我即将出版的拙作--《卓越执行—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中,则选择从一个更大的选题展开来。洞见与深刻性自也是无法比了,不过,在严谨、负责的治学风格上应该还是向老前辈学到了一二的。
大师,就是指引业界和后辈前行的智者。当我在为是投身于商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而犹豫时,德鲁克老前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鼓励我走上了商业实践的活动。而当我在为法学的学子能否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就而彷徨时,德鲁克老前辈法学博士的经历给了我更多的信心。他就向一盏明灯,照耀着前方,指引着无数的晚辈前行,指引着无数的组织走向成功。
//
---------------
吴仕逵:把管理的根留住
---------------
吴仕逵
德鲁克招牌式地坐在藤椅里,眯着眼,手里拎着眼镜,仿佛福尔摩斯叼着烟斗,说道:“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熟悉自己国家和人民的管理者。”这句话听上去像是中国人说的,而一个美国管理学家这样说有如说是深刻,还不如说是睿智。因为中国人历来是谁都不服的,杰克·韦尔奇就遭到许多人的质疑,断定他如果在中国企业里做头,干不了几天;迈克尔·波特也被认为是说了过多的空话,讥讽他为了“票房”而来。但是,德鲁克的这本新书却成了张瑞敏的手中宝,他不知读过多少遍,说明这本书一定有某种打动人的力量,否则不会令这位著名的中国建设者爱不释手。
这本值得细细品位的管理学经典著作其实出版于近40年前。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的德鲁克主张: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管理的本质就是自我管理,原因是管理好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管理好别人倒未必。直到现在,这确实还是一个颠覆性的思想。因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组织中的主力,美国人就愿意花20万美元培养一名博士,但和体力相比,智力的工作本身难以显现,有效性就必然成为衡量智力工作绩效的标准。德鲁克是知识分子真正的代言人,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看到了文明进步刺激下管理者性质和内涵的变化。
这样的管理者只要在位一天,就不能忘记自己的标准。他不是别人的上司和监工,他存在的价值在于影响整体绩效,他要追求自身有效性的最大化,但是,只有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是有效的。组织固然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但是,如果没有影响力,管理者本身就无效。因此,是否有效是新时代管理者普遍面临的尴尬。德鲁克用一本书来教管理者如何管好自己,这是一门学问。但是,很难想象,一个主张有效利用时间、千方百计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与工作无关的人,会视金钱为无物,詹文明一口咬定他回绝的酬劳远比他所赚的还要多的多。这似乎是一种境界,但不如说是一种个性。大师中的大师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别具一格,还体现在生活中鹤立鸡群。
管自己更难。在中国,高管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务侵占、公司腐败、自我崇拜、弄虚作假等等现象不绝于屡,他们甚至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其中恶劣者身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尊严,他们身体力行的东西和管理的正道大相径庭,他们的素质甚至配不上读这本书。但是,还是要向他们推荐这本书。这不仅仅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是因为德鲁克一片苦心。因为人人都是管理者,如果都发挥了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高管的职能就被稀释了,反而成为牵制高管犯罪的力量。德鲁克不仅在传播一种新理念,也在解决公司面临的棘手问题,大师的高明之处就是提供一揽子根本解决之道。
张瑞敏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旁观者”德鲁克,应该说是真心的。该书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说英语的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就承认:“德鲁克的思想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大师中的大师的故事说明,如果不是自己走下神坛,善良的绵羊们是不会把你赶下神坛的。当然,德鲁克在怎么“卓有成效”,毕竟只是他自己的事,读者的问题是,如何借来德鲁克的火,点亮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心。因为他就在你的前面,离你不算太远,手里拎着眼镜,眯着眼,看着你如何学得“卓有成效”。
//
---------------
彼得·德鲁克--永远的管理大师(1)
---------------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
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
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
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
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经济学人》如此断言。
已退休的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早在一九八一年,我对通用的初步核心理念,就是来自彼得·德鲁克。”英特尔公司的安迪·格鲁夫说:“德鲁克是我的英雄。他以无比清晰的逻辑思考、写作,绝对不同于那些浑水摸鱼、专搞流行理论的学术贩子。”已退休的可口可乐前总裁奇奥夫也告白:“德鲁克清理了我的脑袋。每次和他开完会,他都会提醒我——不要告诉我,你对这次会议有多满意。只要告诉我,下周一你会采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动。”当记者问到比尔·盖茨都读哪些经营管理的书籍,他答道:“除了彼得·德鲁克的书外,还有哪些书可以看呢?”在国内,包括张瑞敏、成思危、胡耀邦等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都深受德鲁克的影响。难怪《哈佛商业评论》评论道:“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德鲁克发明“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学)一字后,遂改变了这个世界;“管理”成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也奠定了德鲁克成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他是发明(或率先提出)最多最具影响力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大师,更是许多管理概念创见的先驱者。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著作颇丰,在德鲁克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每2年就有一本书问市。当有人问他这些著作卖出多少册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大约五、六百万册吧”。在西方的电影和著作中,描写到那些优秀的经理人时,常会提到“他们或他们的上司视德鲁克为伟大的导师,经常以极虔诚的态度聆听德鲁克录制的录音带,每听完一段话就会停下来恭谨地思考其中的涵义。”德鲁克也非常尊敬他的读者与听众,甚至视他们为同样具备高度智慧与社会阅历的人与社会阅历的人。在文章及演讲中,德鲁克一律用“我们”取代“我”的说法,让读者及听众很容易就进入他的世界。
德鲁克与夫人结婚多年,他们住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有四个孩子,六个孙子。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今年96岁,仍健在。《福布斯》封面文章称其“依然是最年轻的头脑”。
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员、经理人及受过一般教育的人,几乎都可以读到德鲁克的著作,因为他的著作至少被翻译成25种语言,现已传播到全球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而彼得.德鲁克的相关书籍在国内尚未系统出版之际,国内一些优秀的管理者和MBA们在百般寻求不得的情况下,只好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复印了一些他的作品来读,由此可见德鲁克受欢迎的程度。
//
---------------
彼得·德鲁克--永远的管理大师(2)
---------------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即将陆续推出彼得.德鲁克的系列经典著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拥有德鲁克绝大部分作品的版权代理经德鲁克同意,最终选择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系统出版德鲁克的作品。未来6年内,华章将出版德鲁克全部的管理著作和主要的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著作。2005年6月20日即将推出被称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为业内同行,版权方看重的是华章成立10年来,一直坚持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出版道德,诚信、严谨、不跟风、不炒作、不媚俗,同时创造了市场非常好的市场成绩。
华章分社同时也得到了各方德鲁克研究专家的支持,并意欲与业界同仁一起,系统、全面、高质量地向中国读者传播德鲁克的思想精华,为构建一个卓有成效的社会,为中国管理阶层的成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一份贡献。
//
---------------
彼得·德鲁克小传(图)(1)
---------------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生平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幷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Thefatherofmodernmanagement""Guru'sGuru"等。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与夫人结婚多年,他们住在加州克莱蒙特,有四个孩子,六个孙子。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彼得.德鲁克的贡献与影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
---------------
彼得·德鲁克小传(2)
---------------
彼得?德鲁克
1999年1月18日
国际权威媒体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
《福布斯》的封面文章,称其“依然是最年轻的头脑”。
《商业周刊》则直呼其为“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
……
//
---------------
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界的影响
---------------
“全世界的管理者们,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
——美国管理协会
//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介
---------------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
如此,组织就能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他尝试建立一个有绩效的团队;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能力作出更多的贡献,他会不断地给自己以及与其共事的人树立更远的目标,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水平。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种用人的决策至关重要,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在这一点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无需过分顾忌人际关系,因为他知道这种关系是组织运作的副产品。如果给人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和必要的工具,就会自动地生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不与那些他选拔出来的人选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并尽量避免形成派系和关系网。他与自己的下属保持一定距离,为的是使自己能够不偏不倚、合理地衡量他们的绩效;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的地位和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
---------------
目录
---------------
原序
第1章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效的管理者
何谓管理者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

  0/3   下一页 txt下载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