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在《红楼梦》等名著中频频亮相的“乌眼鸡”,究竟是什么?

2024年01月20日

- txt下载

在明清小说中,我们不时能看到一个词——乌眼鸡,也许你会产生疑问:“乌眼鸡”究竟是什么?在文学作品中有何特殊含义。
乌眼鸡不是眼睛乌黑的鸡
虽然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乌眼鸡”,但现实中并没有一种叫“乌眼鸡”的鸡。于是就有前人从字面意思出发将“乌眼”理解为“眼睛乌黑”,并以此为依据去寻找现实中具有这一特征的鸡,即“黧鸡”。比如傅憎享就曾言:
“黧鸡即书中多次出现之乌眼鸡,它通体皆黑,甚至骨肉也呈黑色,入药。一般鸡眼周围为青白色之圈,乌眼鸡眼圈也是黑的,真是名副其实!”
可是仅凭“眼睛乌黑”便将“黧鸡”和“乌眼鸡”划上等号,这未免有些随意。现实中的“黧鸡”并不是鸡,而是一种鸟,而且它全身都是黑色,并不只有眼睛是黑的;文学作品中“黧鸡”的引申义也与“乌眼鸡”不同,试比较下列两句:
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那黧鸡是的,还动他的果子!(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你合狄大哥象乌眼鸡似的,是怎么说?他又极疼你,又极爱你,你只睃拉他不上却是怎么?(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
不难看出,在上述两句中,“黧鸡”更强调视觉上的警惕,而“乌眼鸡”则比喻负气争斗的人。无论从现实指代还是从文学比喻的角度考察,“黧鸡”和“乌眼鸡”的联系都不密切。
根据后人考证,“乌眼鸡”最初的含义是指被蒙住了眼睛的鸡。这与养鸡的风俗有关。因为公鸡大多好斗,养鸡人为避免损失,就会把公鸡的眼睛蒙上,让它们看不见彼此,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打斗的可能性。因为眼罩是黑色的,所以人们就把罩住了眼睛的公鸡称为“乌眼鸡”
不只是“乌眼鸡”,还有一个与之读音相近的表达——“五眼鸡”,同样表示不鸣叫的鸡。比如: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张明善《水仙子·讥时》)。
该句中,“岐山鸣凤”指周文王,“南阳卧龙”指诸葛亮,“渭水飞熊”指姜子牙;各句开头的“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则分别指代不鸣叫的鸡、一种无毒的蛇以及残疾的猫,由此引申,这几句就是在暗讽德行有亏和没有能力的人经常被当作杰出之辈的社会乱象。
“乌眼鸡”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乌眼鸡”进入文学作品,它就产生了诸多引申含义。
公鸡之所以“乌眼”,是因为它们好斗,所以“乌眼鸡”最常见的引申义是喜好争斗的人。《红楼梦》中多处用到了这一层引申义,如:
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此外,因为“乌眼鸡”看不到周围的事物,所以也被用来比喻态度冷淡、对人不理不睬的人,比如:
当初在家把亲汉子用毒药摆死了,跟了来,如今把俺们也吃他活埋了。弄的汉子乌眼鸡一般,见了俺们便不待见。(《金瓶梅》第十一回)。
大娘,官人如此执拗,也只怕分了大娘的恩爱。自古道:‘无妾时,夫与妻;有妾时,五眼鸡。’他那里欢欢喜喜,你这里冷冷凄凄。(冯梦龙《万事足》)。
前一句直接点明汉子同“乌眼鸡”一般对“俺们”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后一句形容男子纳了小妾后对正妻不理不睬,像视力有损的“乌眼鸡”一般。
如果说上述两个引申义侧重形容人的性情,那么下面这个引申义则是侧重形容人的容貌和神态。因为戴上眼罩后,鸡的眼睛轮廓明显变大,所以“乌眼鸡”常被用来形容人眼睛瞪大的样子,比如:
此时,在场众人一见那万人瞩目的白绢在眼前显现,一个个凝神注目。尤其是张氏兄弟,伸颈踮足、瞪目张口,两只眼睁得乌眼鸡也似,恨不得奔上去一把抢了过来,和着涎水立时吞下肚去。(孙昌宇《金陵断梦录》)。
从被蒙住眼睛不能争斗的公鸡,到好斗的、冷漠的和眼睛瞪大的人,“乌眼鸡”的含义不断丰富,它自身也因此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成了探求《红楼梦》等名著深刻意蕴的一把钥匙。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