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一个残酷的现实:六七十年代的人走了以后,可能没有春节了

2024年02月08日

- txt下载

大家是不是发现这样一些事实:过年的时候,烟花爆竹不放了,春联不贴了,龙灯不舞了,大戏不唱了;团圆饭已经吃到酒店里去了;外嫁的女儿都在埋怨回娘家的路是用钱铺成的;年轻人“一机在手,万事皆休”
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认真过年的人也少了。似乎只有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还在勉强支撑着“过年”,寻找他们童年的记忆。
二三十年以后,50后走了,60后走了,70后也走了。那时候,可能没有春节了。
吸引并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春节真的去联合国了。
人们已经彻底告别了饥饿
我们以前自己家里晒一点薯条,炸一点爆米花,熬几斤蔗糖,留到过年时才拿出来品尝。
肉,只有过年时才放开肚皮吃一顿。有钱人家里才能见到苹果、瓜子花生、水果糖。
现在的父母的烦恼,不是怕孩子吃,而是愁孩子不吃。过年能够吃的,平时都已经吃厌了,所以不盼着过年了。
集市将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
以往年关的集市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集市的人流汇聚了成浓浓的年味。
家里值钱的东西,一直等到年关才拿去卖,图个好价。东拼西凑,到年尾才攒点钱买回扣斤扣两的东西。
卖炭的,剔头的,炸油饼的,去百货公司的柜台前买帽子买双袜子的……无事的就趁了空闲去集市耍一耍。
现在的人,有事没事上上超市。更多的人就动动手指头,趁着快递员没放假,什么都网购好了。
亲情将越来越稀缺和疏离
我们小时候盼过年,重要原因是可以去外婆家住几天。
与舅、姨相处的时光特别美好,天天吃客饭,一块两块的压岁钱,幸福感特别饱满。
现在外婆就在身边,朝夕相处,相看两相厌了。不住一起的,也可以隔屏相见。
以后伯叔姑舅姨的角色将非常稀缺,过年就是自家几个人。
往后过年的红包会越来越大,但只是金钱的数额,没有亲情的载荷。
动手的能力将一步步地钝化
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忙过年,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邻里合伙做。
打糍粑,大人打,小孩踩,打完东家轮西家。磨豆腐,大人小孩一起推磨子。炒花生,大人掌勺,小孩子烧火。杀年鸡,小孩在旁边唱民谣。
晚上十点钟,大人打着煤油灯,到处寻找玩得嗨的孩子。
现在,别说城里面,农村还有几个人会做这些手艺?家庭主妇鱼不会剖,鸡不敢杀。蒸煮烹炒别提了。
什么东西都是买买买。连个大扫除,都要请钟点工。
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好像肯德基江堡烧烤才是美味。
这还叫过年吗
父母之乡将变得遥远而陌生
父母从农村到了城市,30岁的孩子,有几个人认同父母之乡是他的家乡?下-代将无根无魂。
过年,回到农村,他们认为那只是父母的家。乡音,听不懂;乡俗,不明白。
从农村进城的年轻人,住在高层商品房,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城市化了。
过年,再回农村,他们也许会嫌弃农村的土气,不再府下身子去亲近脚下的土地。
故乡的年味,牵不动游子思归的心了。上班,拥堵……都能成为春节忘归的美丽借口。
春节,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年味,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口味和体温。多么地希望春节慢点去,再慢点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这一代人至高神圣的春节,在下一代那里将变得不再重要。至多,只是他们的一个空洞的假期。
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侵蚀,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特别是来势凶猛的城市化浪潮的席卷,春节和年味显得软弱和无力。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走后,春节还有吗?春节怎么过。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