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以学校为主阵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载

以学校为主阵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1青少年成长环境堪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远的且不说,只从传统伦理思想的最初形态(孝、悌、敬)滥觞的西周,到理论体系(孔孟之道)形成的春秋战国之后说起,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和伦理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历代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宝库。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空前繁荣,地位日渐提高。可是,让人不安的是,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拐骗,政治生活中的贪污腐败,学术生活中的抄袭造假。体育竞赛中的假球黑哨等道德下滑的现象时常见诸媒体。醉酒驾车,草菅人命的现象更让人触目惊心。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简化成只是替孩子补习文化课的家教,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少得可怜。道德教育的异化或缺失酿成的种种悲剧,如子女离家出走、弑父杀母等,更是令人揪心。学校生活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引,家长望子成龙心态的压力,学校不得不削弱他们的育人功能,而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和中高考升学率上。即便实施了教育,也多以责骂或惩罚为主,少有耐心细致的教诲。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堪忧,因此从各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2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性和道德性的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做人为目的。这是一种成人而非成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人生的,培养目标是完善的人格。
  首先,学习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不自私,学会爱人。
  当今教育中,最令父母、师者头痛的事情,就是孩子们的通病:自私,冷漠,无情,蛮横,做人最起码的礼貌礼节都不懂。很多家长都会跟老师诉苦,说自己的孩子是如何自私,不知道如何教育。老师们也是面对孩子的自私、无情束手无策。更有甚者,对父母、老师大打出手,甚至杀父弑母。
  其次,学习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居于第一位的。修身也不是做给人看的,是要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注意的,甚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谨慎,要做到慎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人们更注重他一人独处时的表现。
  再次,学习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但并不是不重视学习。我们的先哲圣贤强调的是,要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诚信待人的基础上学文。修身的基础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先做人,后做学问,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做人是学习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础上的学习,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吃好、住好、玩好这样自私的目的了,而是为了孝父母亲所好,力为具;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有了这样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的,这不正是父母所期待的吗?
  最后,学习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而儒学的根本精神,从学理上来说,除了讲天人合一外,儒学更多的是讲群、我关系。儒学是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交往的。我们都知道,儒学即仁学,这里所强调的仁,即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仁,要具体落实到爱人上,,这爱人不是抽象的,要通过恭、宽、信、敏、惠、敬、忠等的实施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学习传统文化,学会关注他人,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
  1文本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走出校园的人大概都有通感:传统文化的学习所获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熏陶了。原因之一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过少,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有所增加,但比重仍不大。如果把所有课程累计在一起计算的话,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就少的可怜了。可见,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是很严重的。
  2践行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实践,知行合一是其重要内容。力行近乎仁,可以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行重知轻,尤其重视实践。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却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丰富的传统文化变成了木乃伊,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们只是讲解知识点,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思想内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