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载

  1.教学任务的变革
  1)知识的分类
  知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的知识,主要是描述事实和原理的知识,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特点是存在于书本之中,可以编码、可以传递、可以反思。另一类是默会的知识,其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是关于怎么想、怎么做的知识。这类知识常存在于个人经验,嵌入在实践活动之中,常常不可言传,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被加以批判性的反思。
  随着人们对知识的了解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创造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2)学习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言传。这是把明确知识从一方向另一方传递常用的方法,基本途径是通过讲课传递书本知识,现在的学校课堂,大体上就是这种类型的学习。
  第二种是意会。就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师傅”的某种“本领”,并会运用于具体问题的处理之中,但这种本领很难用言语表达。师徒带教式的学习,在意会方面的收获通常比较大。
  第三种是内化。就是在明确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一些学习的策略(元认知),并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默会知识。知识的融会贯通就是内化的一种表现。
  第四种是外显。就是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明确知识,使默会知识逐渐明晰化的过程。
  人们似乎广泛地认为,只有能够言传的才是知识;没有意识到知识中的默会成分是人类的另一种知识。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将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在多种情境中学习,这不仅仅是在学校阶段,而且是整个终身学习的精华所在。
  3)课程目标如何落实
  知识与技能,是可以言传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
  过程与方法,需要在做中学,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时空。
  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在亲身经历中感悟,这主要是一种意会式的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对学习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有重要意义。
  2.研究(探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
  探究的辞源学意义: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辞海1989版
  探究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本能。
  探究的心理学意义:人类满足好奇心的手段;人生的主要乐趣之一;获取“亲知”,学会学习;促进人际交流与协作;给人提供成功、失败以及审美的机会。
  2)探究的三个水平
  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即:探究教学或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将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概括,发现联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指导性探究。即:探究教学或活动中只给学生提供要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如何回答探究的问题。
  自由探究。即:探究教学或活动中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研究的问题。
  在物理学科开展的研究行学习活动,如果是在课堂内进行,主要是有结构的探究;如果是在课外进行,主要是指导性的探究。
  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方式、组织形式等也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进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要循着学生的研究思路进行,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予搀扶等。
  3.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1)课堂之中的研究
  片断研究:可以是课堂教学的片断,也可以是某一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学习的周期较短,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片段研究往往以学生的真实问题开始,以学生自主交流或探究为特点。
  主题研究:是一种周期较短、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时间一般为一节课左右,最长不超过一个单元,按需要也可适度延伸到课外。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研究,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专题研究:也可称为项目设计,它强调应用知识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其学习周期较片断研究和主题研究都长,但比研究型课程中课题研究要短或相当,时间跨度大致从几天到数周。相当多的内容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主要反映了学生的交流和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学习。
  2)课外开展的课题研究
  按照发现和提出问题;明确课题并设计研究的方案;进行探究和实践;成果的交流和表达;研究的评价和反思的流程开展的,和物理学知识相关但综合性比较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需要较长的研究周期,研究过程相对复杂,研究方法多样。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