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基于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三维贫困分解测度及其实证检验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载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研究,本文以居民异质性为切入点,把其作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新动力,即将代表居民异质性的残差效应引入到贫困分解中,提出包含增长效应、离散效应和异质效应的三维度贫困分解新方法,进而构建了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居民三维贫困分解测度及其实证检验的理论方法体系,能够从微观视角更全面地揭示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居民减贫的新机制及新路径。同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收入分布变迁的反事实分解,构建新的贫困分解框架,并采用二值选择模型、门限回归、系统 GMM 估计和多层次 Logistic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三维贫困分解方法及其测度的稳健性,并从增长效应、离散效应和异质效应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居民减贫的微观作用机制的新学术体系。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贫困依然存在,各国对贫困问题的研究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入。为了消除贫困,我国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以及《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等,在我国政府和人民不断努力下,中国首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脱贫的要求,实现了中国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世界各国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借鉴意义。目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 551 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0.6%。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仍有五百多万贫困人口待解决,但是越到最后阶段扶贫难度越大、减贫成本越高。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由于我国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具有多样化特征,消除贫困不能单纯地采用收入增长或调解收入分配来实现,精准扶贫应运而生,因此如何识别并消除贫困成为我国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贫困的内涵与外延评述及研究进展
(1)贫困的内涵
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虽然国内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但西方国家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贫困的内涵比较宽泛,不同领域对贫困有着不同的界定。学术界大部分研究者界定贫困时主要从“匮乏”、“社会排斥”和“能力”三个视角进行。早期学术界认为缺乏物质资料即为贫困,将人民生活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作为贫困标准(Rowntree,1902;美国社会保障署,1990)。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特定的个人或者群体被排斥到参与某些社会活动之外,这些特定人和群体即为贫困(Townsend,1979;世界银行,1980)。能力贫困则是指当一个人的可行能力被剥夺时,其将陷入贫困。可行能力主要指免受困苦、接受教育和政治参与自由等能力(Sen,1999)。而从贫困思想研究历程可知,学术界一般从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人类学领域以及心理学领域研究贫困。
①经济学领域贫困观
从经济学视角切入,主要有以美国经济学家甘斯(Herbert J. Gans)为代表的功能学派贫困观,甘斯认为贫困的存在是合理的,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穷人能够承担社会中较为低下的工作 ;另一方面,穷人在消费过程中主要消费低廉商品,延长了低廉商品的寿命。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观从市场和就业视角出发,其认为贫困是受市场调节的个人选择行为。工人主要依靠提供劳动力获得的工资维持生存,劳动力工资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当市场不景气时,劳动力价格下降,工人工资受到影响随之下降,工人陷入贫困。因此,该观点认为贫困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结果,劳动力供求变化是不可抗因素,所以政府干预无效。结合功能学派贫困观,有人认为劳动力市场波动带来的贫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该部分贫困是合理的。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制度贫困观则认为贫困来源于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工人仅有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家压迫工人阶级,剥削工人阶级剩余价值,使得工人阶级陷入贫困。因此,马克思认为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要想消除贫困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结构学派贫困观则认为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一部分工人失去工作后无法适应转变,进而从事低端工作或进入无工作状态。但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结构性转变是常态,因此由于经济结构转变造成的贫困是不可避免的。以森为代表的能力贫困观则认为个人的能力不足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营养状态以及健康状况等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
第 2 章 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贫困理论梳理与预期
2.1 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贫困理论回顾
2.1.1 收入增长减贫:发展经济学贫困理论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不足,发展经济学家主要从贫困的成因和对策视角入手研究贫困。其中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纳尔逊、罗森斯坦和刘易斯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克斯 1953 年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文中提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并非物质资料的匮乏,发展中国家经济系统内存在“恶性循环系统”是造成贫困的关键。由于发展中国家供给与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低收入导致较低的储蓄和资本存量,意味着较低的生产率水平和较低的产出供给水平,低水平的供给又导致低收入;而同样,低收入使得居民购买力水平下降,进而造成低水平的投资,投资不足直接导致资本不足,生产率低下,进而使得收入水平低下,因此发展中国家供求方面均存在“恶性循环系统”。发展中国家要想跳出“恶性循环系统”,摆脱贫困问题,必须大量增加储蓄并扩大资本投资规模,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摆脱贫困。纳克斯据此和保罗罗森斯坦一起提出 “平衡增长理论”,通过扩大储蓄和资本投入改善发展中国家“恶性循环系统”导致的贫困。虽然纳克斯“恶性循环系统”贫困理论在供求层面上解释了贫困的成因,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居民储蓄低的原因不仅在于收入水平较低,更多地受到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并认为即使这些发展中国拥有高储蓄率和较高资本存量,没有高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人力资本储备也很难维持经济高速有效地增长。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 1956 年通过《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提出了贫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维系低水平均衡的系统和机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抵消了国民收入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始终处于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水平,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发展中国家将维持这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只有当资本投资大量增加,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才能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增长趋势。和“恶性循环系统”相比,“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进一步证明了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具有稳定性的,并深入探讨这种稳定性存在的原因,两者相同的地方在于都认为大量的资本投资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
............................
2.2 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三维贫困分解理论预期
由 2.1 节贫困理论的回顾与分析可知,人力资本积累在中国减贫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会造成不确定的经济系统状态(Lucas,1988),而初始资源禀赋差异同样会导致未来的贫富差距扩大,进而阻碍经济发展,形成贫困( Galor 和 Zeira,1993)。个体特征差异同样会影响贫困的形成,Azariadis(1996)通过研究微观个体的耐心发现,越缺乏耐心的个体越容易陷入贫困,缺乏耐心的个体更愿意进行即期消费而非储蓄,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增加个体储蓄,减少即期消费能够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快走出低水平均衡和贫困,同样,在施行宏观减贫政策时也要关注微观个体的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本节将人力资本异质性引入贫困问题研究框架中。
.............................
第 3 章 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三维贫困分解与测度 ...................... 52
3.1 贫困指数的选取及分解 ..................................... 52
3.1.1 贫困指数的选取 ................................ 52
3.1.2 贫困指数的分解 .................................. 53
第 4 章 三维贫困分解指标及其测度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 80
4.1 收入分布变迁的拟合 ....................................... 80
4.1.1 收入分布拟合的非参数方法 .................................. 81
4.1.2 收入分布拟合的结果与分析 ................................ 84
第 5 章 三维贫困分解的增长效应:经济增长的减贫机制 ................................... 95
5.1 增长效应视角下经济增长的减贫机理分析 ............................... 95
5.1.1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关系梳理 ................................. 96
5.1.2 经济增长的减贫机理分析 .............................96
第 7 章 三维贫困分解的异质效应:教育异质性的减贫机制
7.1 异质效应视角下教育异质性减贫机理分析
7.1.1 教育异质性与贫困的关系分析
国外学者对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较早,多数学者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初 Sen 通过比较效用提出了用能力来衡量贫困的新方式,极大拓展了理解贫困的视野。同时,舒尔茨提出了使发展中国家走出困境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通过测算美国 1929-1957 年国民经济增长贡献额发现,其中大概有 33%的贡献额来源于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且他认为提高受教育程度是降低收入不均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理论和研究条件的限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方面有所欠缺。直到 A.Krueger 和 M.lindahl 于 2001年通过对 20 世纪的经济增长和受教育程度实证分析发现,虽然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段受教育程度对收入增长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但是在美国,受教育程度每提升一年,居民收入将提高 10%。Eric A.Hanushek 和 Ludger(2007)在《教育质量和经济增长》中利用数据分析提出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年,经济增长将提高 0.58 个百分点,并认为教育质量是提升经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2010 年新西兰国际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个人收入随之上涨。实证方面,Kurosaki 和 Khan(2010)通过对巴基斯坦人力资本和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投资在减贫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教育投资对国内减贫效果十分显著(Cheng et al.,2002;蒋选和韩林芝,2009;林迪珊和张兴祥等,2016),教育扶贫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王春超和叶琴,2014;王嘉毅和封清云等,2016;祝建华,2016;范平花,2017)。刘修岩等(2007)采用上海市农调队调查数据并利用 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年,陷入贫困几率下降 7.51%。柳建平(2017)采用甘肃 14 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半对数模型和 Logit 模型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地降低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特别是高中(中职)教育对降低贫困的效应更为显著。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和贫困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系,教育并不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Teal,2011)。杨国涛等(2006)利用宁夏农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教育对贫困的影响不显著。程名望等(2014)利用分位数回归表明健康减贫作用大于教育减贫,但是随着贫困线标准调整和收入提高教育作用将逐步体现。
...........................
结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时期我国进一步减贫问题,本文以居民异质性为切入点,把其作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新动力,即将代表居民异质性的残差效应引入到贫困分解中,提出包含增长效应、离散效应和异质效应的三维度贫困分解新方法,进而构建了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居民三维贫困分解测度及其实证检验的理论方法体系,能够从微观视角更全面地揭示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居民减贫的新机制及新路径。同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收入分布变迁的反事实分解,构建新的贫困分解框架,并采用二值选择模型、门限回归、系统 GMM 估计和多层次 Logistic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三维贫困分解方法及其测度的稳健性,并从增长效应、离散效应和异质效应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居民减贫的微观作用机制的新学术体系,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选取 CHNS 微观调查数据对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的三维贫困分解方法进行测度与实证检验发现,增长效应依然具有减贫作用,但其减贫作用呈现下降趋势,且其主要降低贫困发生率;离散效应恶化贫困作用呈现上升趋势,且其主要恶化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而异质效应的减贫作用呈现上升趋势,且其主要降低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说明收入增长不足以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恶贫效应,而异质性效应则能够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恶化作用,意味着单纯地依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减贫模式已不足以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居民异质性因素在我国减贫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调节居民收入分布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并构建防返贫的长效机制。除此之外,在区域视角下,东中西部地区居民脱贫效应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增长效应减贫效果逐渐下降,而在收入差距扩大进而恶化贫困问题背景下,异质性效应减贫效果愈加显著,因此应着重提升东部地区贫困居民人口素质,进一步降低东部地区贫困。中西部地区增长效应和异质性效应减贫效果依然呈现上升趋势,意味着提升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依然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加强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同意能够有效降低中西部地区贫困。
参考文献(略)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