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耳朵,激发幼儿对探索耳朵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图片,猜猜是谁来了?
  (1)请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2)还有谁明白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课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们看这是谁?
  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此刻谁来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长在哪里?
  (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长在头角上)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
  小结:原先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
  可是它们有十分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的耳朵
  1、看!鸡妈妈带着小鸡也来了,
  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
  小结:原先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仅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能够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仅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观看动画片:让我们一齐玩
  1、这天,还有一些小动物要来一齐玩呢?我们一齐来看看是谁?
  幼儿观看动画片,提示:重点看动物的耳朵。
  2、又来了哪些动物?
  有小猪,小老鼠,有猴子,还有老虎。
  3、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4、它们都玩了什么游戏?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游戏能够玩?哪些游戏不能够玩?
  四、动手制作:搞笑的耳朵
  用橡皮泥捏动物
  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透过观察图片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我真幸运
  2、ppt课件:会爬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幼儿的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不想看小动物的动画片?
  2、播放动画片:我真幸运
  教师: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行走的?
  谁是会爬的动物?
  二、认识爬行动物
  课件:会爬的动物
  引导幼儿看图感知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1、观察认识蜥蜴。
  (1)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
  你还明白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可是没有眼皮,
  所以他的眼睛一向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
  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可是,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
  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2、观察认识蛇。
  (1)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
  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明白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2)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
  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
  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能够吃,毒蛇能够做药。
  3、观察认识鳄鱼。
  (1)鳄鱼是什么样貌的?你明白鳄鱼是怎样爬的?请你学一学。
  (2)小结: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
  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
  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4、观察认识乌龟
  (1)乌龟是什么样貌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
  你还明白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2)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立刻会缩进壳里去。
  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
  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三、爬行动物的`特征
  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运动时采用的爬行方式,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3、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动物为有脊椎的冷血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5、爬行动物的心脏仅有三个心室,不象其他动物有四个。
  6、绝大多数爬行动物为卵生,但也有的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
  四、游戏《爬一爬,猜一猜》。
  启发幼儿扮演自我喜欢的动物到前面来爬一爬,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怎样爬更像动物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

大班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桃树在四季的不同变化,对季节变化给树木带来的影响感兴趣。
  2、激发幼儿探索季节变化的欲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底板、图片(春、夏、秋、冬的桃树、苹果树、梨树)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吃过桃子吗?娃娃家门前也有一棵桃树。有一天,妈妈对娃娃说:“娃娃,等桃树结了桃子,妈妈就摘给你吃。”娃娃整天等啊等啊……可是桃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呢?我们一起开看一下吧!
  二、运用课件,了解桃树四季的不同变化。
  1、完整欣赏,感知桃树的生长过程。
  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里,桃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段欣赏,了解桃树在四季的不同变化。
  1)桃树在什么季节开花?它是先长叶还是先开花?
  2)什么时候桃子成熟?
  3)秋天到了,桃树有什么变化?桃树的叶子可以不凋落吗?为什么?
  4)冬天的时候,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3、通过图解,让幼儿懂得四季的轮换。
  师:冬天,桃树的叶子掉光了,还会再结桃子吗?
  三、操作活动:排排队
  1、幼儿四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片,请小朋友把图片贴在底上,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贴的时候,还要说说: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2、幼儿操作活动,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发现苹果、梨等树木在不同季节发生的变化及与桃树的不同。
  师:你是给什么树排队的?有没有排到不一样的?
  4、师小结:
  1)桃树:春天先开花再长叶—夏天桃子成熟—秋天叶子变黄、树叶飘落—冬天剩光秃秃的树干。
  2)苹果树: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苹果成熟、叶子变黄、树叶飘落—冬天剩光秃秃的树干。
  3)梨树: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梨子成熟、叶子变黄、树叶飘落—冬天剩光秃秃的树干。
  师小结:像桃树、苹果树、梨树这样秋天会落叶的树,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落叶树”,而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树叫“常绿树”如:塔柏、松树、棕榈树……
  四、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季节变化的秘密。
  师:还有很多树也是“落叶树”和“常绿树”。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可以看一看,找一找好吗?季节不仅对树木产生变化,而且对我们人类也会产生影响,小朋友回家可以跟爸爸妈妈查一查资料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4


  一、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异议,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准备: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苦干,盐、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记录表
  三、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方糖,请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操作(1):请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里用力搅拌,会有什么变化?能够从水里取出来吗?(老师出示记录表并示范做记录)
  3、请幼儿品尝糖水
  4、老师解释“溶解”现象:糖放到水里能取出来吗?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准备了三样材料,认识它们吗?请一幼儿帮忙介绍这三份材料。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做一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并讲解记录方法:如果能从水中取出来的我们用(↑)符号表示,不能取出来的用(↓)表示。
  3、幼儿操作(2)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在记录格中。
  (幼儿活动,教师观察):老师发现小朋友的记录有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谁猜的是对的呢?
  幼:做实验试一试。
  4、师: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搅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石头会化吗?盐和奶粉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讲述出来)
  交流:
  1、请小朋友说说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是一样吗?哪个不一样?
  2、小朋友之间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哪个实验不一样?
  (五)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会沉下去;奶粉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盐放进水中最后不见了。盐和奶粉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动: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5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
  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五、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延伸活动:
  游戏:超级大变身(变蒲公英、苍耳、莲蓬。。。。。。)幼儿扮成种子去旅行,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如教师出示蒲公英幼儿根据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做飘的动作)让幼儿想象还可以变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幼儿园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备注:
  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大班科学教案7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设计:
  夏季各种各样的花朵都竞相开放,青蛙也呱呱的叫了起来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蝉也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没完没了,仿佛在说“真热啊,真热啊”。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认识到更多夏季的昆虫!
  活动目的:
  1、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儿歌,并积极开动脑筋,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仔细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对夏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挂图、磁带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理解诗歌→讨论仿编→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你怎么知道现在是夏天了?(自由回答)夏天有好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请你仔细的听一听,谁知道夏天的秘密。(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二、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听第一遍)t:谁知道夏天的秘密?(小青蛙)还有谁知道夏天的秘密?(荷花)还有谁知道夏天的秘密?(知了)
  2、请你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听第二遍)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幼儿复述)青蛙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为他是夏天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象小青蛙一样来说一说。(幼儿集体朗诵第一段)荷花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幼儿复述)他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为他也是夏天出来的)
  师:谁想来象荷花一样做一做,说一说?(请几位小朋友复述)知了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谁能说完整(幼儿复述)
  3、师:我们一起来再来听一听夏天的秘密,好不好?(先听录音)
  师t: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夏天的秘密,好不好?(跟念)
  三、讨论仿编
  1、夏天的秘密这么多,我们小朋友再来找一找夏天还有那些秘密?(幼儿自由回答)
  2、那么除了图上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夏天的秘密?
  3、你们怎么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呢?请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
  4、请你来说一说。(幼儿上来朗诵)
  四、延伸活动
  1、老师在小橱上准备了许多纸和笔,请你把你知道的夏天的秘密画一画、讲一讲。
  2、幼儿操作:
  夏天的秘密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青蛙从一张荷叶跳到另一张荷叶上,呱呱的叫着,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池塘里荷花抬起头,露出笑脸,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知了在树上晒着太阳,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我看见了夏天的秘密,夏天真的来了!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夏天在哪里?夏天的秘密都有哪些呢?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3、夏季不仅仅只是炎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多有关夏季的小趣事,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吧!

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蚂蚁
  2、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3、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五、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
  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碰铃等乐器。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①请幼儿闭眼,老师自我介绍。你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了吗?,用什么听见的?敲鼓,什么声音,耳朵真能干。
  ②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的
  ③出示鼓?听见了声音,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手摸喉部,不发出声音(没有什么感觉)手模喉部,问客人老师好:喉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丰富词汇:振动
  (二)小实验
  1、让6组孩子分别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物品发出声音。让幼儿动脑用什么方法使物品发出好听声音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敲、碰、敲击、打等)让幼儿自己总结并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乐<<拔根芦柴花>>,敲击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棒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三)分辨声音
  1、教师分别播放好听的音乐及杂乱的音乐,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感觉。乐音:好听舒服愉快……噪音:难听刺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教育幼儿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通过不同的感知途径来观察比较几种茶叶的异同。
  学习简易的统计方法。
  活动准备:
  红茶、乌龙茶、绿茶、花茶
  茶壶茶杯数个,茶的参考彩图,茶叶种类统计表。
  活动过程:
  老师讲“故事:《茶叶的聚会》”,看看有哪些吃的东西跟茶有关。
  问问幼儿,茶叶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你听说过哪些茶?
  幼儿小组活动
  将不同的茶叶分别装在盘中,请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
  老师将参考彩图展示出来,鼓励幼儿找一找,它们各是图片中的`哪一种茶?名字是什么?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统计表中。
  延伸活动
  将各种茶叶分别装入透明袋中,并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粘贴在袋旁,以利幼儿继续观察、研究。
  家长带幼儿上茶叶店认识其它品种的茶。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1)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2)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