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质量提升的若干途径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载

张萍
[摘 要]随着高校科技工作对我国科技工作的影响日益加深,政府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大,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敬业精神、熟练的现代化办公能力和一定的沟通技巧之外,还应该在科研管理上实现从“管”到“理”,在信息处理中实现从“接收”到“接授”,在科研服务中实现从“服从”到“务实”,在课题质量上实现从“量”到“质”的四个转变。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质量;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1-0184-03
目前高等学校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据刘在洲老师的研究,目前,高校承担了62%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5%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7.7%的科学院院士、38.7%的工程院院士的研究工作;最近5年,高校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1%、技术发明奖75%、科技进步奖44%,高校入选“千人计划”人数占全国总量的43%,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专家、项目、成果比例更高。[1]
数据显示,高校科技工作对我国科技工作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的科技力量在不断加强和提升。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更需要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职业道德
首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牢固树立以科研工作者为第一服务对象的理念和服务意识,一是从根本上确立科研管理工作等同于科研服务的理念,二是在科研过程中贯穿履行管理服务的职能。
其次,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科研诚信的职业道德。科学研究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道德之一就是诚实守信。科研诚信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抄袭、剽窃科研信息;在项目评审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秉着对每份材料认真负责的态度公正评审,择优向上级推荐,力争做到项目评审公平。
第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包括科研保密。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敏感度,保护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不受侵犯。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的根本就是奉献精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在繁琐的工作中要能够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主动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协助解决科研工作人员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专心搞科学研究。
科研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服务管理工作,具有头绪多、计划性强、事务繁琐的特点。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一要克服马虎、敷衍的不良作风,认真处理每件工作;二要克服拖拉习惯,注意工作的时效性。科研管理中从项目通知到项目验收,每件工作都与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紧密关联。例如,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关于项目到款的每笔经费及账目情况。俗话说“当其时,一语千金。过其时,一文不值”,这个道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例如,各类基金的申请、各类科研成果的申报都有限定的截止时间,一旦超过截止时间,申报材料将不能上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开展。所以,科研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时间意识,保持对工作的时效性的密切关注并及时提醒有关的科研工作人员。[2]
(三)现代化办公能力
科研管理人员要掌握先进的办公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办公能力包括无纸化办公技能,例如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应用技能,网络信息搜集、整理技能,文件、信息资源分析汇总技能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现代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检查、执行、验收、结题等工作都需要用专业的软件或者通过互联网专门的科研系统提交材料。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有现代化办公能力,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学会使用科研管理的工作软件和科研系统。学会科研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处理,结合高校学科特色,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组织相关的科研活动,帮助科研工作者决策、申报合适的课题或项目。
(四)良好的沟通技巧
高校科研活动关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培养、办学效益等多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有时能决定科研信息是否顺畅。沟通的方式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单向沟通、多向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科研管理人员都要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把握恰当的时机,围绕沟通的主题和目的,不断调整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以确保科研信息能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有效传递送达,为科研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内部环境和外部支撑条件。
二、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管理,从“管”到“理”的转变
科研管理是业务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管理,它涉及多方面的系统管理知识和理论,对实际管理能力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转变管理理念,首先要改变行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在传达信息时,不动脑、不思考,盲目上传下达、下情上传,机械地做“传声筒”的工作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科研管理不能重复以往传统“管”的工作,除了出台管理政策,管理文件、经费,全校科研报表数据统计工作之外,还要从“理”的角度出发,理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理顺学校相关的体制机制,理好科研信息发布平台,促进科研知识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做到引领学校学科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体现在:能够遵循科学研究为教学发展服务的宗旨,理顺集中与分散、科学研究与教学发展、重点建设与非重点建设的关系,实现科研管理工作从“管”到“理”的转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注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做好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依托,科研平台与教学基地的结合,科研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避免出现片面追求高层次、高规格、不切实际的科研,科学研究脱离高校发展的根本目标,脱离教学实践的不良现象。[3]
科研管理工作从“管”到“理”的转变,还体现在不仅要理顺教师或者科研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两个方面的发展需求,还要理顺高校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的需求;不仅要理顺不同院校发展建设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关系,还要理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研究活动的相对关系。
(二)信息,从“接收”到“接授”的转变
信息社会,信息对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从信息的“接收”转变为信息的“接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甄别信息,并提供给相关的科研人员,还要能够消化科研信息,以便传授给科研人员,在他们立项论证、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中提供业务指导。
科研管理人员要密切、主动关注发布项目申报信息的有关部门网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在科研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在高校的科研信息网站或科技信息联络平台公布项目申报信息,通知学校有关科研工作者进行申报。及时准确地发布申报信息,有利于提高项目申报书的质量,增加课题申报的命中率。另外,科研管理人员要掌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起止时间、申报注意事项、申请书填写要求及主管部门盖章等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够有备无患地回答科研工作者在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有疑问的地方还要主动向发布项目申报信息的主管部门咨询,以免在申报过程中走弯路,有效组织、帮助、指导项目申报人进行申请材料的正确准备。
项目获得立项后,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动态,以补充和修改项目研究内容,保证研究方向,使研究按照正确的方向和轨道稳步前进。在研究后期,总结研究报告、撰写研究论文阶段,要对科研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学知识指导,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帮助科研工作者的论文投向合适的或高影响因子的相关期刊等。如果科研管理人员能够亲自在科研工作者的一线办公地点做相关的申报信息、政策解释和具体申报流程工作的指导,一方面能降低科研工作者的时间消耗,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让服务更细致入微,增加了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服务与被服务的感情融合。[4]
(三)服务,从“服从”到“务实”的转变
科研管理工作要将“服从”的被动转变为“务实”的主动。要转变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单一服务转变为过程服务,不仅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科研服务,为高校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服务,还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服务。
务实服务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申报课题初期,科研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申报人提交材料的规范性、真实性。包括项目申报人的职称、学历,申报青年项目者的年龄,申报人是否有在研的同类项目,报送的纸质版材料和网上提交的电子版是否一致,匿名评审书中是否出现不该出现的姓名、单位等信息,经费预算是否超比例,申报人及相关人员是否在申报书上签字等内容,都要一一核实。
另外,科研管理人员的务实还体现科研工作者的课题构思设计、课题资料的查找、参加相关学术的交流讨论、开展新技术或成果培训、总结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后期的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申报等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发现并帮助解决科研工作者在课题申报和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高校科研工作者按照申报要求顺利开展科研项目。
(四)质量,从“量”到“质”的转变
有些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往往申报时热火朝天,立项时门可罗雀,久而久之严重挫伤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科研管理人员要在项目的组织申报、形式审查、评审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项目申报工作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项目申报的不同要求,组织一些相关的申报项目培训或讲座,邀请项目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或者本校已经申请到该项目的教师给准备申报的科研人员做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可以介绍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申报注意事项和申报书填写的经验,这样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申报水平,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进而提升高校的科研竞争实力。[5]
科研管理人员可以提供合作平台或者依托重点实验室,鼓励哲社、工科和理科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组建交叉学科的学术团队申报项目。不同的学科背景,一方面在新的领域可能产生创新,另一方面也增加申报项目的全面性和竞争力。对一些涉及相关产业的项目,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联合一些与申报领域有产学研关系的行业或企业共同参加申报,这既能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理论优势,也能充分利用企业提供实验条件和成果转化实践的场所。研究成果也更有针对性和实践价值。要加强校企合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落实科研管理质量的转变,还能实现课题申报质量的转变。
三、结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流水线”工作,它需要精细的、科学的管理,要保证科学研究的质量,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组成因素。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是保证这项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基础。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科研信息的第一收集者和工作管理者,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得失,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在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在洲,张云婷.高校科研质量评价问题与改进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95-98.
[2] 卢霄峻,董国利.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06-208.
[3] 张明明.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1(7):26-27.
[4] 丁会峰,魏津平,温怀忠等.科研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S1):163-164.
[5] 刘哲.关于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83-86.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