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1月15日

- txt下载

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罗巧成
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一中学校    四川成都   610103
摘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的渗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在课堂中对“结构与功能观”的渗透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研究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包括有关生命方面的知识体系,还包括认识生命的一些特有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以“生命观念”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1],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观”正是“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生物体的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②生物体任何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一定的结构[2]。这种观念不是某个具体的生物学概念或事实,而是人们在理解生物学事实、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形成的思想和方法。
随着教学研究的持续推进,更多的教师知道了在课堂中渗透、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而言,教师仍主要关注自己对课本中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如何从识记、理解教材中的事实和概念到领悟形成生物学特有的观念还缺乏必要的渗透,这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于机械,难以有效的迁移。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教师访问和课堂观摩,此问题出现的原因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意识还停留在过去,不少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这样的课堂主角是教师,学生的任务主要就是识记,一节课后教师虽能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但对观念的渗透几乎为零。当然由于教学时间与任务的矛盾,教师有时也被迫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
2.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挖掘不够。结构与功能观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作为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自然应当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如果教师对内容挖掘不足,找不到前后知识的关联,必然会弱化观念的渗透。
3.教师对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和培养目标不清晰。结构与功能观是人们在生命研究过程中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目前教学中有的教师虽会提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内容,但更多情况下这些内容的提出仅以陈述事实的形式展现。这种提出方式虽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但这种渗透仅处于识记水平,教师包办了学生概念、事实形成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无法起到真正训练。
4.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材料收集能力有尚有短板。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难以有效进行渗透,他们的教学设计有的问题指向不明确、有的逻辑层次不分明、有的超出学生的认知。一些教师收集的图片、视频、模型等材料也时常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观察分析,甚至出现误导。
5.教师的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刻板、单一。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还停留在通过考查背诵的方式来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短时间内简便、高效,但长时间采用将使学生养成学习惰性,以至于把生物学当做记忆性学科去死记硬背。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所记忆的内容也很容易遗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结构与功能观,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结合优秀课例观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这种转变不仅是意识上的更应该是行动上的。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枝独秀,而是全体师生一起对知识探索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事实、概念的建构,才能真正分析思考到结构与功能的关联,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诚然一些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观念的培养,但这些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2.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中结构与功能观的内容出处,掌握各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并在教学设计、讲授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学生遇到“似曾相识”的案例出现分析困难时,要引导学生回忆先前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
3.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中结果与过程两手抓,抓结果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说出生物体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具体体现,抓过程则是要让学生理解、明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因。在教学初期教师可能需要花较多时间对学生思维及表达进行训练,通常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从开始的重复,到逐渐的模仿,再到最后的独立分析,每一个阶段都是观念的渗透与落实,教师要做好引导,允许学生不断试错。
4.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4.1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链,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教学。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的实现依赖一定结构等内容融入进去,同时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层次和逻辑。[3]
4.2绘制直观的思维图,明晰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课堂中使用思维图,可根据问题链的推进逐步呈现,也可以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完成;课后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再次梳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辅助观念的形成。
4.3创设合理的生活情景,促进课堂与生活融合。生活情景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结构,而这些结构也实现着其特定的功能。生活化教学可有效拉近课堂与生活间的距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提高知识内化效率,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迁移运用。[4]
5.教师应当设计多元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这里的调整不是忽略基础知识的过手检测,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丰富。设计过程中保留的是对核心事实、概念的过手检测,删减的是对一些识记内容重复、机械的检测,丰富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评价内容及方法,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更好反映出教与学的效果,也能影响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结构与功能观,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活动因果关系、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生命观,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我们教师应当多学、多想、多行动,努力实现结构与功能观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69.
[2]万承勇.例析学科核心素养之“结构与功能观”[J].中学生物教学,2018(06):19-20.
[3]周丽婷,徐建忠.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形成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20(19):38-41.
[4]苏爱娣.初中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念:内涵、价值与培育策略[J].生物学教学,2022,47(06):15-19.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