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管理研究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载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是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但受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注重学校安排、忽视学生需要,重视集体行动、忽视个体活动,重视实践形式、忽视实质效果等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对此开展研究,对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管理方法;马克思主义人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1]、“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2]。开展实践教学,既需要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实践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一些必要的规则,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讲,具备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生管理方法十分必要。然而,一般来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受其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管理的问题又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所以,专门开展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具有共通性、我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宝库。由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初步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问题进行探讨,将会推进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重视,我国很多高校都在思政课课程设计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3],不少高校还在校外建立了相关的教学基地。可以说,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思政课中的一种常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推进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树立和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但就目前来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还依然存在诸多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问题尤为突出。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是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和前提。
(一)注重学校安排,忽视学生需要
自2005年以来,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全国各高职院校及具体教学单位都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部分高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内社团在户外开展学生的思政课教学,部分高校通过集体备课、网络授课等方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注重学校安排,忽视学生需要。通过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在思政课教学方案中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很多要求,并不断强调要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性、开展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未完全受学生的喜爱,实践教学也并未产生应有效果。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学生的管理还处于“一厢情愿”的决定性状态,无视学生内心的需求,片面追求实践外在的形式,忽视实践内容和实效性,造成实践教学的“虚设”。这种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将所学思想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也更难真正使其“外化于行”。
(二)重视集体行动,忽视个体活动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需要注重从宏观上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施加影响,同时还应重视具有个性的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这要求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同时要注重针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兴趣、性格等因素各异的学生开展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不例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集体,还要注意不同个体的参与程度。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过分重视集体行动,而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化的活动。例如,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部分高校由于无法保证所有学生参加,只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集体活动来让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又如,在思政课的课内实践上,教师过多的注重班级学生整体的参与性而忽略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的自身需要等等。
(三)重视实践形式,忽视实质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但是,如果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教学不够深入、只注重表面和形式而不注重实质效果,则将与思政课的目标偏离。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高校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上过分追求学生的参与度而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做了不恰当的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毫无收获。很多高校在寒暑假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由于过分注重宣传效果而尽可能多地安排实践教学基地,压缩学生在每个实践基地的学习、活动时间,每到一地都是先开展预设好的活动、拍照、宣传,然后草草结束赶赴下一个基地。这些只注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未让学生沉下心来做一些实实在在对自己的意志品质、思想道德等素质有益的事情,更无法产生多少实质效果。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找到问题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问题,在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找到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教育、培养了数千名才智之人,一直到明清,我国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也在推动社会发展上产生了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教育思维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只要教师采取其认为最好的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没学好,主要归结为学生自己学习不用工的问题,学生要自行改善。其次,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维里,接受教育活动或学习,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加追求博学多才,“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最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严格纪律而轻视学生的自由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维十分注重严格的教育方式,甚至要通过惩罚等方式来使学生认真学习,直到今天,我国很多学校依然还存在过分注重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而不注重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这些传统教育方式的问题势必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二)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会对实践教学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作为对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进行培养的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很多重要素质。首先,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4],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次,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由于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欧洲产生的思想理论,如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思政课教师就需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最后,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注重授课艺术。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思政课教师受其学历、学习热情的影响,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能力,这将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造成很多影响。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教育者,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都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但是,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受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由于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前预习书本上的知识,并查找很多相关资料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存在问题而并不能做到;又如,为保证学生安全和秩序,学校在开展部分户外实践教学活动时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和规范,这些规范和约束学生也不能保证遵守等等。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权、人的价值、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5]。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时,只有从学生入手,处处以学生为本,才会真正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体现学生个体价值,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人的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实践理论把实践作为人生存发展的条件、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域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是不同的,这要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具有“个性化”特征。90后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体特征。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好奇心,实践能力强,课堂参与热情较高,对新事物感兴趣,对未来发展也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但是不可否认,很多高职学生或知识基础较差,或有自卑心理,或学习能力及自主性有待提高、自我约束力欠缺。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扬长避短,开展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唤醒其内在的向上、向善的意识,从而发挥其重要价值。很多高职学生由于高中阶段不是特别优秀,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到了大学阶段,如果开展“个性化”教学,以其为本,激励其发挥潜能,就会使其更具有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越来越有目标,越来越会管理自己,产生良性循环。
(二)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实现班级集体管理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理论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人要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需到生产劳动中去接受教育,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这要求思政课的教育主体社会化而非仅仅是教师一个人。传统概念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被动接受。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尤其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路径更加多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汲取知识的途径,从而实现教育主体的社会化。教师这时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过滤所收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自觉做到去除垃圾信息,将碎片化的有用信息整合起来。在具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实践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己特质的个体,但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仅凭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级、小组同学间的协作极为需要。尤其是“90后”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是其一重要特征。例如,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实现班级集体管理等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体现学校服务功能,实现管理人性化
人的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发展理论实指人及其活动是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发展要经历“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历程,人的发展方向应是自由全面的发展,这要求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人性化。具体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安排要体现其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管理。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是思政教研部工作,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是否具有思政课教学改革思维,坚持以学生为本,是高职院校各部门能否做好服务的基础。在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然而,受学生、思政课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并不令人满意。如何才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研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上官文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谛[J].民族教育研究,2008(6):10-12.
[2]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9):90.
[3]金晓明,叶利军.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46-148.
[4]罗成富潘丽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7):55-56.
[5]张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实践———我党三代领导人人学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5(5):20-21.
作者:仇文利 陆亚玲 沈新华 杨呈胜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