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网PWA视频评论

青春献给七零年代.txt

2023年10月17日

上一页  2/24   下一页 txt下载

最后一封信寄出的时间是1970年5月18日,也就是半年前,但记忆中搜索不到自己是否给瑞芳回信的细节。王娇头晕,看完信后心中又颇为郁闷,为许瑞芳的命运,还有自己的命运,许瑞芳说比蛇还残忍恐怖的东西她似乎知道,但又无法确定。哎,真不知前方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五岁时,阿娇的父亲外出办公遭遇车祸去世,她由作纺织女工的妈妈独自抚养长大。但命运不公,十二岁时,妈妈又因长期劳累病倒,后检查出是肺痨,还没等把做手术的钱筹齐就不幸去世。后来,阿娇与舅舅舅妈生活在了一起。如同小说主人公身旁总会围绕几个丧尽天良的亲戚,舅舅舅妈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狼心狗肺,本来阿娇可以去工厂接母亲的班,但却被舅舅从中作梗,把名额弄给了自己的女儿。然后,他又盯上了阿娇的房子,为了彻底赶走外甥女,永不能回到上海,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个四十岁多岁丧偶的乡下人。舅舅说,阿娇,他可是贫农,家庭成分非常好,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男人,家在宁波农村,跟了他,以后有你好日子过。
跟一个半大老头结婚?阿娇就是疯了也不会。
曾经,她想过死,但想起妈妈病中的嘱托让她无论日子多艰难也要好好活下去又把放在手腕的刀片扔在了地上,对!她得活着!活着才有机会跟舅舅讨回公道。静心想了几天,阿娇决定离开上海,去农村做一名知青。本来想去云南找许瑞芳,阿娇并不怕吃苦,但许瑞芳回信,说如果她敢去云南,她就死给她看,阿娇明白,瑞芳是不愿看自己受苦,所以用死相威胁。后来,阿娇又决定去江西吉安地区的永丰县插队落户,第一,江西离上海近,二来,听说那里的上海知青比较多,想如果过去相互间能有个照应。但办理知青手续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前两年去永丰的知青太多,各大队早已满额,接待不了新知青了。如今,全国只有新疆和黑龙江两个建设兵团还有能力接纳。
新疆。黑龙江。无论哪一个对十七岁的阿娇来说都是无比遥远的存在。
可是,如果不去,自己的命运就彻底落在舅舅手里,就算今天侥幸逃过一劫,不嫁给这个半百的乡巴佬,没准明天舅舅就把她打昏,指不定送到谁的床上去,昨天回家,还看他跟对面游手好闲的李家老三商量着什么。
他会不会把我卖掉?
极度恐惧中,王娇手握一根铁棍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望着窗外徐徐升起的骄阳,她终于做下决定:要不,去黑龙江吧。
咚咚咚!忽然有人敲门。
“谁?”王娇迅速把笔记本塞入叠好的衣服里,然后谨慎地走到门后问,心想可别是那个什么唐书记。
门外,一人清脆地应道:“是我,同志,我是董秋莎。”
作者有话要说:
知青真的蛮苦的,好像陈凯歌导演当年插队落户的地方就是云南。
☆、005
门外,董秋莎手里拿着登记簿和钢笔,刚才太忙,唐书记又跑出来嘘寒问暖,王娇忘记作登记了。虽然有“知青”外衣做护身符,但该走的程序不能少。王娇能理解,心里也庆幸亏了董秋莎是这时来找自己,如果在刚进门就让作登记,她只能用昏倒装病躲过去了。
写完入住信息王娇又问附近有没有饭馆。极度紧张恐惧后她现在身体虚的很,好想吃肉!
东北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但因天地寒冷,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就差多了。很普通的蔬菜在南方卖得很便宜,但坐火车运到东北后,即使不那么新鲜也因物以稀为贵,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价格高的离谱,六七十年代时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更别提产量更少的水果了。王娇舔舔嘴唇,不知怎的突然想吃凤梨。
她俩正热火朝天的聊着,隔了两道门的205住户忽然打开门。
“喂!你们俩说话能不能小点声,大中午的不知道其他人正休息么。”
王娇定睛一瞧,竟是上午在楼下见到的那位高个青年,此刻他头发蓬乱,上身穿一件深蓝色粗线毛衣,双手插在裤兜里,歪着肩膀和脑袋,冷冷地望着她跟董秋莎。
青年眉头紧锁,冷淡的目光在王娇脸上停留片刻,然后转身回了屋。
嘭!跟上午一样又是带着怒气关上的房门。
别看董秋莎长得瘦弱,骨子里却是典型的东北大妞,脾气暴,说话横,受了委屈自然不能忍。她觉得青年摔门就是摔给她看的,把袖子往上一掳,拿出干仗的架势,刚准备走过去理论理论,王娇一把拽住她。
“拦我干啥!”
“算了吧。”
“凭啥算了。”董秋莎瞪起眼睛,指着青年的房门说:“你刚住进来不知道,自从他住进招待所跟谁说话都是横横的,仿佛比谁高几级!不就是从北京来的家里人又是个头头么,现在是共/产/主/义/社会,人人平等,我们是共/青/团/员,他也是,大家都是一样的,理应彼此尊重,凭啥他说话就那么傲!”
她这么一说到让王娇想起上午在楼下时那几位青年在闲谈碎语中提到了什么“纪叔叔”。
“他是干啥的?部队里的人?”王娇问。
“他们是兵团的人,北京来的知青。”
一听是知青,王娇就多嘴问了句:“他们在哪个师?”刚才看日记,王阿娇有写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共有六个师,每个师部下按照劳动地方不同又分为二十几个团。基本一个团就是一个农场。比如五师的五十三团又叫红五月农场,三师的二十九团叫双鸭山农场。除了六个师,兵团还有直属管理的三个师和三个营,王娇要去的红星农场在三师。
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事董秋莎鼻子又气歪了,原来这帮青年到了招待所就直接被唐书记安排进了客房,压根就没做什么登记,一开始董秋莎还以为唐书记是忘了,等后来拿着登记簿找到这帮青年时,其中一个人特横地说:“登记?登记什么?也不扫听扫听我们是谁,在北京都没人敢难为我们,到了一个鸡西怎么就这么多破事?告诉你啊,我们住在这儿是你们的荣幸,没让你沏茶倒水伺候就不错了,赶紧走!”
“王阿娇同志,你说他们跟旧社会时欺压老百姓的贵族资本家有什么区别?如今早就除四旧了,可这帮人的脑子里还残存着几十年前的封建思想,我是共青团员,不能让这样的毒瘤在社会上肆意妄为,他们严重阻碍了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对不对?”
“对!”王娇觉得如果董秋莎在叙述中没有加油添醋,那么这帮知青可不是什么贵族资本家而是真真正正的地痞流氓。“不是要理论吗?我跟你一起去。”王娇脑子一热,忽然来了干劲,忘了自己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只想董秋莎说话太教科书,又是个姑娘,哪里斗得过六个巧舌如簧的纨绔子弟,多一个人去就多一份力,她不能让董秋莎吃亏。
两人来到青年住的房间,刚要敲门,从楼梯口“蹬蹬蹬”跑过来一位矮胖的男青年,说话一口东北味:“哎呀妈,董小翠原来你在这儿啊,找的我老半天还以为你去厕所掉大茅坑里了,走,快走,上级的郝主任来了,唐书记让咱们赶紧一楼大会议厅集合!”
董秋莎脸红,看了王娇一眼,似乎是不好意思,紧了紧嘴角对那名男青年说:“李大壮同志,我说过多少遍了,为了更好的为祖国为革/命做贡献,早就不叫董小翠而是叫董秋莎。”
“是!是!”李大壮懒得跟董秋莎掰扯,招待所一共六位职工,现在只找到董秋莎一人,剩下的那几个还没吃饭回来,唐书记把召集众人集合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是对他莫大的信任,自己不能让唐书记失望,所以他哄着董秋莎说,“是我错了,秋莎同志,我记性不好你别生气,以后我写日记前先把你名字写十遍,保准再也不会忘。好了,现在开会要紧,赶快跟我走吧。”
那时开会比天大,董秋莎很不甘心地看了青年紧闭的房门一眼,然后跟着赵大壮跑下了楼。
空荡荡的楼道里王娇有点不知所措,好像上小学时,本说好第二天春游,大家兴高采烈冲进商店买了一堆零食回来结果当天晚上又收到学校通知说春游取消了。哎!不吵架也好,听董秋莎的意思这几个人似乎有点背景。王娇从小地方来,对权贵啥的还是有点敬畏之心。刚才,冲动了。
正准备转身走,门忽然开了,青年单手插兜斜倚着门框看着门外的王娇,手里还拿了一个削好皮的大苹果。
中午,楼道里很安静,都是青年吧唧吧唧吃苹果的声。
王娇看着青年,心想这人长得还行,怎么吃东西吧唧嘴?
她最讨厌吃饭吧唧嘴的人!
“吃么?”见王娇一直盯着自己看,青年晃晃手里的苹果,下巴一扬,跟逗猫似的。
“谢谢,我不吃。”此地不宜久留,王娇冷着脸转身回了屋。
青年冷冷一笑,把吃剩下的半个苹果往桌上一扔,后退两步,用力关上房门。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点短小哈~~~
☆、006
回屋后,王娇简单收拾了一下床铺,然后裹上围巾走出了招待所。
户外,大雪已经停了,但依旧寒冷,据说黑龙江的冬天最低温会到零下二三十度,不知现在几度?
大街上,行人比刚才多了一些,几乎都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围巾遮住大半张脸,棉鞋在积雪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对面制煤厂宽敞的大院里,一群不上学的半大孩子互相追逐玩着打雪仗。
哎哟!
竟顾想美事,王娇一头撞在电线杆上。
罪过罪过,如今自己还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竟然还有心YY男人?找死!
王娇摸着撞疼的地方继续往前走,半路上经过一家像是剧院的地方,院门敞开着,地上一层厚厚积雪,几名带着红袖箍的人正拿着大扫把清扫积雪,院中有一个大影背,上面用鲜艳的油漆画出几名英姿飒爽的女兵,旁边还有一行工整的字:红色娘子军。
直到这时王娇才注意到画中女兵都穿了纯白色的芭蕾舞鞋。
“噢,八个样板戏。”
除了《红色娘子军》与《红灯记》,剩下的她只知道《智取威虎山》和《白毛女》这两部了。
据说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当匮乏,《唐诗三百首》都属于四旧,娱乐生活压根没有,唯一能看到的电影和戏剧只有这八个样板戏。虽然王娇不是特别爱玩的一个人,但如果一点娱乐生活没有,也是要抓狂啊。
门口除了王娇,还站着一位不属于院内职工的女清洁工。她穿着满是补丁的棉衣棉裤,头巾旧的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王娇转身差点与她撞上。这女人好像有点傻,或者高傲,总之王娇说了抱歉,她却毫无反应,一双眼只盯着影背上腾空跳跃的女兵。
“没礼貌。”王娇忍不住又看了她两眼,发现这女人身材还挺修长,不同于大部分东北女人是又高又壮,且背影还有那么点亭亭玉立的意思。只可惜腿断了一根,左腿从膝盖往下都朝外撇,仿佛把一根筷子生生掰折,断裂的地方即使隐藏在厚厚的旧棉裤下却依旧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王娇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使劲甩甩头想把这个恐怖画面甩出脑袋。转身继续向前走,大概又走了100米,总算在一家粮食店旁找到了“庆芳”饭馆。
饭馆门脸不大,前面用餐的地方二十几平左右,七八张四四方方的桌子摆在里面,王娇推开门,又挑开一张厚厚的绒布门帘,走进去时里面一位食客没有,两个服务员和一个大厨正坐在靠窗的一张桌上嗑瓜子。见王娇进来,三人只抬头轻飘飘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转头继续嗑瓜子唠嗑。
“听说了么,李寡妇又要嫁人了。”
“哎,她也是命太硬。俩丈夫都克死了,她是长得漂亮,但你说谁敢要?”
“妈呀,瞧你这话说的,想要她的人多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又是大城市来的上哪儿找去?”
“那这次她又嫁谁啊?”厨师急急忙忙地问。
服务员磕着瓜子,一脸漠然道:“还能是谁,反正轮不到咱们。我打听过了,这一次是个职工,还是厂子里的一个头头儿,你们都见过的,夏天还来咱们饭馆吃过饭,记得不?一老头儿,快五十了吧,穿的确良的白衬衫,个不高,满脸麻子。”
“不对吧,他不是有老婆吗?”厨师惊讶。
“死了,上个月死的。”
“刚死就续弦,不合适吧?”一名服务员满脸仁义道德。
“有啥不合适?哪儿不合适?人家自己觉得合适就完了呗,跟你有啥关系,咸吃萝卜淡操心。”
瘦长脸的服务员冷冷一笑,“乐意不?你得问问,她一个有问题的女人,有人愿意娶她还有啥不乐意?”
听了这些对话,王娇忽然就不想吃饭了,心里堵得想塞进一块大石头,得张大嘴巴才能呼吸。刚要推门走,厨师站起来指着她问:“那位小同志,你瞅菜单半天了到底吃啥?”
王娇本想说“我什么也不吃。”但肚子在这时发出“咕咕”两声抗议。算了,就当什么也没听见,再生气又有啥用?那终究是属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悲哀,王娇无能为力。
“请问现在还有酸菜馅儿的包子么?”
“没有了。”厨师说。
瘦长脸打量着王娇,补充一句:“你要是想吃,每天中午12点之前来,我家包子抢手,一般到下午就卖完了。”
这里离火车站近,转站的旅客确实购买包子上车更方便。
“那现在还有什么?”越说饿,王娇肚子叫的就越厉害。
厨师伸出胖胖的手,指指玻璃窗上贴泛黄的价目表,“现在除了包子啥都有。”
“那就来饺子吧。”王娇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对他说,“二两,酸菜馅儿。”
作为南方人,王娇对饺子一般,之所以选择吃这个完全是因为在豆角炖土豆,地三鲜,小鸡炖蘑菇等一堆硬菜中,饺子最便宜。原主带来的钱不多,一共六十三块7角2分还有十几张全国粮票。
粮票,王娇在历史书上和旧货市场见过,五颜六色的小票子,据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地位与金钱相等,用以购买紧俏商品时。不过,七十年代初期,好像所有商品都是紧俏商品。就拿王娇吃的这一盘饺子来说,二两,人民币用一毛三,不算贵,但还要搭配一两粮票。
“那如果没粮票呢?”王娇问那位长脸服务员。
“长脸”的脸一瞬间变得更长,“没粮票给三毛八!”
好家伙,一下子贵了三倍!
饺子二两给十二个,一个大小与超市中卖的的散装速冻饺子差不多,没有湾仔码头那么大,但吃饱不成问题。也是太饿了,王娇没时间品味酸菜的味道是否正宗,一口半个往嘴巴里塞。烫,真烫!
她吃饺子时,那两个服务员就站在窗玻璃前嗑瓜子。忽然,长脸指着外面惊喜地喊道:“老吴头,赶紧的,‘白天鹅’来了!”
老吴就是厨师,长脸喊他时他应该在上厕所,“哪儿呢?哪儿呢?”急急忙忙从后面跑出来,裤腰带还没系好。
王娇目瞪口呆,难道厨房跟厕所是一个地方?
脸几乎贴在窗户上,老吴眼睛发直:“哎呀妈,太漂亮了,这小身板,美!真美!就是腿瘸了。”
“小点声!”长脸用胳膊肘捅他,下巴指指王娇。意思是这里还有外人在,万一是个嘴巴欠的,咱们就倒霉了。
老吴忙点头,表示明白。
他明白,王娇可不明白,白天鹅?外面除了几个步履缓慢的行人还有一个扫地的女清洁工,哪里有什么白天鹅?
长脸说:“她今天早上刚被派到这里扫大街。”
“听说她以前是跳芭蕾的?”老吴问
直到这时王娇才明白原来他们口中的“白天鹅”就是窗外那名正低头扫雪的女清洁工。
王娇心情沉闷,匆匆吃过饺子就出了饭馆,满脑子都是白天鹅那只角度奇怪的短腿。路过一处建在斜坡上的垃圾站,看见白天鹅推着一车垃圾正奋力向上攀爬,车下两个小轱辘,雪天路滑,再加上她一条腿是残疾,努力了好几次,车就是上不去,反倒是她一次次摔倒。王娇不忍,赶紧跑过去帮忙。
“我来帮您。”
“白天鹅”擦擦额头上的汗,气喘嘘嘘地对王娇笑道:“谢谢了,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忘记上传小说了哈,对不起对不起~~
今天两更,晚上六点还有一更,么么哒~~
☆、007
即使脸颊被厚厚的围巾遮挡,但透过那双温柔的鹿眼和高挺的鼻梁,王娇仍旧感受到白天鹅那与众不同的美。刚才在饭馆里,王娇已经听了大概,与李寡妇一样,“白天鹅”也是因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来到鸡西接受人民鞭策的“走/资/派”。她原是法国一家著名芭蕾舞团的首席,丈夫也是芭蕾舞演员,两人合演的《天鹅湖》曾震惊四座红遍全欧洲。新/中国成立后,她与丈夫回到家乡天津芭蕾舞团成为舞台指导,励志报效祖国,可惜运动开始后,丈夫不知去向,她带着8岁的儿子先是去了农村,后来又下放到鸡西成了一名清洁工,两年前又结了婚,丈夫是当地一家肉厂的屠宰工。据说人长得其丑无比,个子也矮,是出了名娶不上媳妇的困难户,连农村最穷的姑娘都看不上他,宁可一辈子呆在农村种地,也不嫁他来城里做职工。
因为这原因,白天鹅为啥嫁给矮挫丑的屠宰工成了这片居民茶余饭后最爱谈论的事情。
“还能为啥,跟着矮子有肉吃,现在一斤肉多贵,就是白天鹅不吃,她儿子也得吃。”
“我觉得不是。”
“那是为啥?”
“呵呵,还用说么,矮子厉害呗。”
“啥?矮子厉害?赶紧拉倒,谁不知道他从小就是个孬种,打架从来没赢过,人家骑他脖子上撒尿,他都连个屁不敢放。”
还能为什么?王娇悲哀地想就以“白天鹅”的美貌,即使瘸了一条腿,带着一个儿子,却仍是某些人垂涎的对象,她是有问题的女人,出了事也不会有谁跑出来为她打抱不平,不上前踩一脚就算心善。如此困境,不赶紧找一位老实本分的男人嫁了,到最后也是被糟蹋。现在起码还算有个家,至于以后,谁知道呢。
帮忙把垃圾车推上去,王娇再不敢看白天鹅一眼,转身急匆匆跑下斜坡然后一路狂奔,鞋踩在积雪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踩在心上,让人疼的发狂。推开招待所的门,王娇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还未喘匀,就听到楼梯口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北平,这次李容川那小子做的太过分,咱们回去绝不能轻饶他。”
“对,早就看他不顺眼,正好新帐旧账一块算。”
下楼的是那几位知青,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模样。高个子青年眉头紧锁走在中间,其余人叽叽喳喳群情激奋,嚷嚷着要把谁谁谁干掉。
王娇赶紧闪到一边,看他们走出招待所,大步流星似乎是往火车站的方向去了。“一群神经病。”嘟囔一句,王娇赶紧上楼,匆忙洗了脸,又用热毛巾擦了头发,把棉袄和裤子晾在绳子上,王娇裹好被子倒头便睡。一夜无梦,第二天醒来她就急匆匆收拾好行李,然后赶往了火车站。
她想好了,去兵团当知青。
之前她傻,对困难和年代特殊性预知不足,如今明白了,在这个时代独自闯荡就等于找死。
必须尽快找一个人多可靠的团体安顿下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清晨,火车站里空空荡荡,与印象中人满为患的样子相去甚远。售票窗口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穿民兵装戴红袖箍。王娇早跟董秋莎打听好,如果从鸡西去北星农场,先要坐车到佳木斯或者七台河,然后再坐长途,不过北星农场似乎是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到了地方,估计还得坐马车或者兵团的大卡车。
如果兵团正好去七台河附近送货最好,如果没有王娇就得自己想办法。
“同志,我要一张今天去佳木斯的硬座。”王娇说。
“没有了。”
工作人员看她一眼,手指快速敲击打字机,旁边有台像是打印机的东西,不一会票出来了。“票价3块7,晚上七点半发车。”
晚上?“不好意思同志,有没有下午发车的?”从鸡西到七台河最少走一个半小时,冬天天黑的早,王娇很怕出了火车站就两眼一抹黑。毕竟在七十年代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了晚上都是漆黑一片。她必须预留出找旅店的时间。
可是工作人员很遗憾地告诉她,每天从鸡西发车到七台河只有一趟车,都是晚七点半,如果嫌晚,王娇可以去对面的长途汽车站。
算了吧,王娇把票钱递进去,还是坐火车安全。一看见对面的长途汽车站,她就想起那个心怀叵测的妇女。
票据很简单,不像几十年后还有防伪标识,就一张硬质小卡片,上面写着订票时间和车次。
回来的路上天空又开始飘小雪,几分钟后又变成了鹅毛大雪。火车站对面那条街上有一家副食品店和一家国营商店,想着农场地址偏远,物资储备差,王娇打算提前买好一些生活用品还有零食。
在国营商店,王娇买了一块檀香皂,一把梳子,一包缝衣服用的针线,还有日记本和一瓶钢笔水。一共花了两块五毛八。把东西装好,王娇又来到了副食品商店,这里还算热闹,门口贴了一张新到水果糖的告示,几名顾客正围在糖果专柜前。
柜台不大,糖果就寥寥几种,有酸三色,大白兔,话梅糖之类的。王娇小时候都吃过。
“昨晚刚到的,要买赶紧买。”营业员一边称糖果重量,一边招呼。
“新年前还能来一批不?”一位顾客问。
“够呛了。”营业员看着秤杆,“最近大雪,哈尔滨那边货运不出来,这点东西还是从长春紧急调运过来的。”
鸡西是小城市,人口也少,物资极不丰富,可供挑选的种类也不多。
几位顾客一听,忙把原本想要的斤数提高了一成。
王娇站在外面看一时挤不进去,就转身去了一侧卖散装饼干的柜台。那儿只有三个人,一女两男。
刚开始,王娇以为他们都是顾客,乖乖排在后面等。但过一会儿她发现站在旁边像是正看饼干戴黑围巾的男人他的手正悄无声息的伸进旁边那位带小孩挑选饼干的妇女衣兜里。
小偷?不是吧,大家生活都这么困难了居然还有人舔脸干这行?
这人穿着满是补丁的破棉服,王娇想也许他也是被生活所迫,偷钱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于心不忍直接拆穿,想着提醒一下,若他有自知之明肯定会赶紧离开,就上前一步拍了那人肩膀一下,“同志!”
“啊?”那人身体明显抖一下,那只罪恶的手僵在半空。
王娇笑笑说:“不好意思,我是近视眼,站在后面看不清价签,麻烦您让一下,我瞅瞅奶油夹心饼干卖多少钱。”
她这么说,那人也没怀疑,有点不耐烦地看了她一眼,转身走了。
本以为小偷会识相离开副食品店,却不想转个身,他又大言不惭站在了糖果柜台前。
看来这人不是初犯,这么好的心理素质一定有过前科。王娇想那就别怪我不客气,清清喉咙,不点名道姓,那人长得挺凶,王娇不想激怒他,只大声提醒周围顾客一句:“大家都注意点自己的钱包。”
“哎呀。”众人叫起来,明白店里是来小偷了,纷纷用手护住放钱的地方,营业员眼睛也瞪得像铜铃,还有一位直接走出柜台站在中间位置观察众人,希望揪出混在人民队伍中的捣乱分子。
这么一闹,那小偷也不敢走了,因为谁走就证明谁是,这么冷的天,大家跑来副食店肯定要买东西,如果不买就走,一定是小偷。
迫不得已,那人最后买了一两话梅糖离开了副食店。临走时,狠狠瞪了王娇一眼。
瞪呗,谁还怕你?
王娇在副食品店买了二两小麦粉和白砂糖做的老北京动物饼干,还有三两价格便宜不成形的碎饼干。用牛皮纸包好,四角一合,中间细绳子一捆,齐活。营业员说了,他做的包装贼结实,只要不是用剪子戳,王娇一路安全带到兵团没问题。然后,王娇又买了一两酸三色和半两大白兔奶糖,一盒金枪鱼罐头,两袋方便面,瞧着差不多了,提起饼干把其余东西塞进背书包然后走出了副食店。
外面,天空阴霾,比刚进来时又黑了几分,瞧着不像中午,倒像是傍晚。
从副食品店走回原来招待所那条街,中间还要穿过两条小窄巷子。天气不好,又是中午,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雪花纷纷飘落,王娇擦了擦粘在鼻梁和睫毛上的雪,大步向前走。走着走着,她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悄么声的后面居然跟了一个男人,身材虽不是很魁梧,但对于王娇一个南方姑娘来说已算高大。
往前走两步,王娇再次回过头仔细辨认,层层白雪后,那人慢慢扬起了脸。
天!居然是那个小偷!
作者有话要说:
从明天开始晚上六点准时更新,么么哒~~爱你们~~
☆、008
王娇暗叫一声不好,知道摊上大事了。那人面相凶狠,绝非善类,与他对打王娇绝无胜算,此刻除了逃跑已别无其他办法。低头按照原先的速度又走出几步,王娇忽然撒腿就跑,后面的小偷先是愣了一下,骂了句“他妈的”然后也跑起来。
天哪!还真追过来了!
雪地湿滑,王娇告诉自己千万别摔跤。“来人呐!”她喊了一嗓子,但小巷寂静无人,根本寻不到救援的可能。相反还刺激了身后的小偷,他非但没逃走转而更加疯狂地奔跑起来。亡命徒啊!
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王娇根本跑不快,再加上没有雪地奔跑的经验很快累得气喘吁吁,随着身后狂徒追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王娇也开始陷入绝望,也许今天真的会死在这里!难道我大老远穿越过来就是要被这人杀掉?而更糟的是,就在刚才不知疲倦的奔袭中,她不幸迷路了。
怎么转一个弯是一条小巷,转一个弯是一条小巷,且都寂静无人?
跑啊跑,又穿过两条小巷,就在又一个转弯处,王娇与一个人迎面相撞。
王娇赶紧扶住她,定睛一瞧竟是“白天鹅”!
“付老师,求你救救我!”顾不得太多,王娇赶紧向她求助。在饭馆吃饭时,听老吴头提过一嘴,白天鹅姓“付”。
白天鹅一愣,没想到一位脸生的姑娘竟知道自己姓什么,再仔细看看,认出她正是昨天帮自己推垃圾车的热心小姑娘。这时,那个小偷也追了过来,看见白天鹅站在这里先是一愣,然后狰狞地瞪起眼睛。
他没上前,但也不走,白天鹅手里拿着两把铁锹,递给王娇一根,冲那人冷笑道:“还不走?难道是想挨打?”
听见这话,王娇立刻举起手中铁锹做出随时进攻的样子。有武器她就不怕了。
“行!你俩有种!”小偷无计可施,虽然他是男人,但在一个吃不饱的年月面对两个手持武器的女人他也发憷。恶狠狠地撂下一句狠话,转身迅速跑开了。
“谢谢您,付老师。”躲过一劫,王娇身体发软,铁锹杵着地,大口大口喘粗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白天鹅也是心有余悸,她是残疾,王娇又是个柔弱姑娘,就是两人拿着武器,可那男人若真发起狠,她们也不见得是对手。还好那人胆子不大,如果赶上一个亡命徒她们俩就完了。
王娇把事情经过简单叙述了遍,“付老师,您家住哪儿?我帮您把铁锹送回去。”说着,她拿过白天鹅手中的铁锹一并扛在身上。白天鹅也没拒绝,带着王娇一瘸一拐回了家。那是一处低矮破旧的民房,破砖破瓦,墙壁灰扑扑的,门窗都不完整,裹着废弃的粗布或者塑料布,看起来像柴房,根本瞧不出还能住人。
“你先别回去,在我这儿坐一会儿再走。”白天鹅怕那小偷等在半路伏击王娇。“进屋喝杯热水,正好我还有话问你。”
打开门锁,王娇跟着白天鹅进了屋,屋子里虽然生了火,但因窗户漏风,依旧冷得很。
“外衣就别脱了,小心感冒。”白天鹅拿起火钳往炉子里添了一块新煤,然后放上水壶。搓搓冻僵的手,她给王娇倒了一杯热水。“喝吧,小心烫。”
王娇谢过,喝一口水开始偷偷打量起屋子。七八平米的小砖房摆了两张床,大床里侧躺了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盖着满是补丁的破棉被正在酣睡。王娇听说了,白天鹅嫁给屠宰工后很快生了一个女儿,想必就是她。
小丫头皮肤白皙睫毛纤长,鼻梁挺挺的,很像白天鹅。
屋子很小也没什么家具,除了两张床、其实也不是床,就是四角用碎砖头垫起的一块破木板,上面垫着草垫,两床薄薄的褥子,王娇提心吊胆地坐在上面生怕木板突然塌了,屋子靠门的地方还有一个做饭用的炉子,一张瘸了一条腿的小圆桌,大衣柜,碗柜统统没有,可谓家徒四壁。但收拾的很干净。
白天鹅替闺女掖掖被角,然后问王娇:“姑娘,你从哪儿来?”
“我从上海来。”王娇赶忙做介绍,自己叫什么,从哪儿来,又准备去哪儿。
“妈!”一个十来岁戴红领巾的男孩忽然推门跑进来,小脸煞白,神情紧张,仿佛发生了什么大事。
“怎么了?”白天鹅皱眉。整日提心吊胆反而让她的心日渐麻木,若是从前,她一定比儿子还紧张。
“没事,说吧。”白天鹅走过去把男孩身上的书包摘下来挂到墙上。转身倒了一杯热水给他。
男孩咽口吐沫,接过杯子却不喝,“妈,知道了么,李阿姨死了!”
“什么?”白天鹅身体一抖,“谁告诉你的?”
“大家都那么说。”男孩不敢看母亲,声音颤颤巍巍,“我也是听同学说的,今天早上,就在原来的话剧团门口吊死一个女人,大家过去一看,竟是李阿姨。应该不会错,我刚才跑过去看了看,听见他们正说那人叫李玉兰。”
“妈,别哭了,小心让别人听见。”男孩惊恐地看看自家房门,然后强忍泪水坐在母亲身边,不停安慰。
因为白天鹅的情绪一直很激动,王娇不敢久留,临走前把在副食品店买的水果糖留了五块给自己,剩下的全给了男孩。还嘱咐让他好好照顾妈妈和妹妹。一路心情低落的回到招待所,王娇简单跟董秋莎打了招呼就回屋休息。其实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白天鹅说的“认命认命。”
下午三点,户外的雪小了一点,王娇背上行囊离开招待所,董秋莎把她送到门口,两人挥手告别。
“阿娇,一路顺风,这个送给你。”
王娇低头一看竟是一枚闪闪伟/人像章,“谢谢。”她笑着接过,然后别在里面衣服上。“到了兵团我就给你写信,有时间会来鸡西看你。”
“嗯。”董秋莎忍着泪水握住了王娇的手。
告别董秋莎,王娇向火车站的方向走,刚走过庆芳饭馆,只听有人小声喊:“王阿娇姐姐。”
王娇循声望去,在一个电线杆子后看到了白天鹅的儿子张小强。其实他原来不叫这名,但运动开始后,他那洋气,充满腐朽资/本/主/义气息的原名就遭到了唾弃,不得已改了如今这个。
“你怎么来了?付老师好点了吗?”
“好多了,谢谢您关心。”小强笑着说,眸中还有少年人特有的灿烂。
王娇忽然好佩服他,这位身材单薄瘦弱的男孩并没有被浩劫与家庭变故击倒,而是像一个男子汉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
“这是我妈做的,让我给你送来带在火车上吃。”小强把手里一个白色的铝制饭盒递给王娇。
“您拿着吧,是我妈妈还有我的一点心意。”小强把饭盒硬塞进王娇手里,饭盒还是热的。王娇打开,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米饭上竟放了两个荷包蛋和炒好的青椒肉丝。小强说:“我妈说了,您是上海人,喜欢吃米饭,就蒸了一点,东北米好吃,但我家这个不是太好,您别介意,本来我妈妈想来送您,可是怕别人说闲话,传到兵团里对您造成不好的影响。”

上一页  1/24   下一页 txt下载

相关推荐

清纯唯美图片大全

字典网 - 试题库 - 元问答 - 繁體 - 顶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